宗勝既被斥逐。念曰。我今百歲。八十為非。不能禦歎。生亦奚顏。言訖。自投崖谷。俄有一神人捧承之。寘於巖石。神人說偈告宗勝曰。
  師壽於百歲  八十而造次  為近至尊故  熏修而入道  雖具少智慧  而多有彼我  所見諸賢等  未甞生珍敬  四五修功德  其心未恬靜  聰明輕慢故  而獲致於此  得王不敬者  當感果知是  自今不踈怠  不久成其智  諸聖悉在心  如來亦復爾
  宗勝聞偈忻然。即於巖間安坐。時異見王復問波羅提曰。仁者智辨。當師何人。
  答曰。我所出家師者。即是王叔菩提達磨。
  王聞師名。驚駭久之。遂勑近臣。特加迎請。達磨隨使至宮。為王懺悔。尋詔宗勝還歸本國。大臣奏曰。宗勝被謫。身殞高崖。
  師曰。宗勝甚健。宴息巖間。但遣使召。
  王即稟教。遣使入山。果見宗勝端居禪寂。曰。深媿王意。誓處巖泉。達磨王叔。六眾之師。願王敬仰。以福皇基。
  師謂王曰。汝如宗勝來否。
  王曰。未知。
  師曰。再命可已。
  有頃。使還。果如師語。師遂辭王曰。汝善修德。不乃疾興。經七日。遂乃得疾。國醫診治。有如無瘳。亟發使告師曰。王之疾甚。殆至彌留。願叔慈悲。遠來軫救。
  師至王所。慰問其疾。時宗勝再承王召。即別巖間。波羅提久受國恩。亦來問疾。波羅提曰。此王今至大漸。當生何道。
  達磨曰。若人臨終。頭冷足暖者。當墮地獄。頭足俱冷.心胸偏暖者。生於人道。眼暖餘冷者。當生天上。唯腹間暖.餘處冷者。生鬼趣中。此名候五蘊法。汝宜誌之。今此王身。頂冷暖足。決入泥犂。
  波羅提曰。當何施為。令免苦報。
  師即令太子為王宥罪施恩。崇奉三寶。復為懺悔云。願罪消滅。如是三說。王即有間。
  師念震旦緣熟。至王所慰而勉之曰。當勤修白業。護持三寶。吾去非晚。一九即迴。
  王聞師言。涕淚交集。曰。此國何罪。彼土何祥。叔既赴緣。非我所止。惟願不忘父母之國。象駕早還。王即具大舟。躬率臣僚。送至海壖。
  既達南海。廣州刺史蕭昂表奏。武帝即遣使詔赴京師。十月一日。至金陵。車駕為之出郊。遂延居別殿。
  寺誌公修高座寺。謂寺主靈觀曰。名靈觀否。
  答曰。凡情不測。
  誌公曰。從西有大乘菩薩今入國中。非久而出。聽吾讖曰。
  仰覩兩扇  低腰捻鈎  九鳥射盡  唯有一頭  至即不至  要假須刀  逢龍不住  遇水即逃
  靈觀聞已。默而誌之。
  達摩在王宮。帝問。自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
  師曰。並無功德。
  帝曰。何無功德。
  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雖有非實。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答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曰。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答曰。廓然無聖。
  帝曰。對朕者誰。
  答曰。不識。帝不領悟。
  師知機不契。潛過江北。屆于洛陽。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未甞輙語。人莫之測。
  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每歎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乃晨夕參承。
  師甞端座面壁。莫聞誨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布髮淹泥。古尚若此。我何人哉。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光至階前。時天大雨雪。堅立不動。積雪齊腰。師憫而問。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
  光涕曰。願示慈悲。
  師曰。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
  光聞師誨勵。潛取利刀。自斷左臂。置于師前。師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亡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師遂因與易名曰惠可。
  光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師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光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師曰。將心來。與汝安。
  光曰。覓心了不可得。
  師曰。與汝安心竟。
  後孝明帝聞師異蹟。遣使賷詔伸請。前後三至。師不下少林。帝彌加欽尚。就賜摩納袈裟二條.金鉢一口.銀淨缾.繒帛等。自爾。經九年。欲返天竺。乃命門人曰。時將至矣。汝等盍各言乎。
  尼總持出禮拜。據某甲所見。四大本空。五陰非有。正當恁麼時。無一法可當情。
  師曰。汝得吾皮。
  道育出禮拜。據某甲所見。如慶喜觀阿閦佛國。一見更不再見。
  師曰。汝得吾肉。
  二祖出禮三拜。依位而立。師云。汝得吾髓。乃告之曰。如來以正法眼藏付于大迦葉。展轉屬累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善護持。流布將來。勿令斷絕。并授袈裟。以為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