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曰。璨大師自羅浮歸山谷。得月餘方示滅。今舒州見存三祖墓。常未之信也。
會謫為舒州別駕。因詢山谷寺眾僧曰。聞寺後有三祖墓。是否。
時上座惠觀對曰。有之。常忻然與官寮同往瞻禮。又啟壙取真儀闍維之。得舍利無數。以一分建塔焉。一分寄荷澤神會以質前言。餘即隨身。後於洛中私第設齋以慶之。
時有西域三藏犍那等在會中。常問三藏。天竺祖師多少。
犍那答曰。自迦葉以至般若多羅有二十七祖。若序師子尊者。總有四十九祖。若從七佛至此。不括橫枝。凡三十七世。
常又問會中耆德曰。甞見祖圖。或引五十餘祖。至於枝派差殊。宗族不定。或但有空名者。以何為驗。
時有智本禪師者。六祖門人也。答曰。斯乃後魏初。佛法淪替。有沙門曇曜。於紛紜中以素絹單錄諸祖名字。或忘失次第。藏衣領中。隱于巖穴。經三十五載。至文成帝即位。法門中興。曇曜名行俱崇。遂為僧統。乃集諸沙門。再議結集。目為付法藏傳。其間小有差互。良由當時怖懼所致。又經一十三年。勅國子愽士黃元真與北天三藏佛陀扇多.吉弗煙等。甄別宗旨。次敘師承。得無紕繆也。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師者
姓司馬氏。世居河內。後從於蘄州之廣濟縣。師生而超異。幼慕空宗。隋大業十三年。遊吉州。值群盜圍城。七旬不解。萬眾憂迫。師憫之。教令念摩訶衍。時賊眾望雉堞間若有神兵。乃相謂曰。城內必有大異人。不可攻也。稍稍引去。
唐武德中。師却返蘄春。住破頭山。一日。往黃梅縣。路逢一小兒。骨相奇秀。異乎常童 師問曰。子何姓 答曰。姓即有。是常姓 師曰。是何姓 答曰。是佛性 師曰。汝無姓耶 答曰。性空故 師默識其法器。即令一僧至其家。於父母所。諭令出家。父母殊無難色。曰。願垂接受。
師遂與落髮受具。既而乃告之曰。如來以正法眼藏付傳迦葉。次第囑授而至於我。我今付汝。并達磨袈裟。以為法信。汝善護持。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華種有生性 因地華生生 大緣與性合 當生生不生
付衣法已。告眾曰。吾武德中。遊廬山登絕頂。望破頭山。紫氣如蓋。下有白氣。橫分六道。汝等會否。眾皆默然 忍曰。得非和尚他後橫出一枝佛法否 師曰。善。
後。貞觀中。太宗嚮師道味。欲瞻風釆。詔赴京師。上表遜謝。前後三返。竟以疾辭。又命使曰。如果不起。即取首來。使至山諭旨。師乃引頸就刃。神色儼然。使異之。迴以狀聞。帝彌如欽慕。就賜珍繒。以遂其志。
迄高宗永徽中。忽垂誡曰。一切諸法悉皆解脫。汝等各自護念。流化未來。言訖。端坐而逝。壽七十有二。塔于本山双峯。明年四月八日。塔戶無故自開。儀相如生。爾後不敢復閉 代宗諡大醫禪師慈雲之塔。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師者
蘄州黃梅人也。姓周氏。生而岐嶷。童遊時。逢一智者嘆曰。此子闕七種相。不逮如來。後寫於破頭山。
咸亨中。有一居士。姓廬名惠能。自新州來參謁 師問曰。汝自何來 曰。嶺南 師曰。欲須何事 能曰。惟求作佛 曰。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 能曰。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 師知是其器。乃呵曰。著槽[木*敞]去 能作禮而退。便入碓坊。服勞於杵臼之間。晝夜不息。師知付授將至。遂告眾曰。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可各隨意述一偈章。若語意冥符。即衣法偕付。
是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者。乃於廊壁書偈。曰。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莫遣惹塵埃
師經行次。見斯偈。知是神秀所述。嘆曰。依此修行。亦得人天之果。
能在碓坊。忽聆諷偈。乃問同學。是何章句。
曰。爾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則秀上座所述。
能即自述四句偈。至夜。密令人寫於秀偈之側。云。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有塵埃
本師見此偈云。此是誰作。亦未見性。遂脫屣摩去其字。由是眾不之顧。逮夜。師密詣自碓坊曰。米白也否。
能曰。白也。未有篩。
師於碓。以杖三擊之。能即以三鼓入室。師告曰。佛之出世。為一大事。付于迦葉。展轉相授。至菩提達磨屆于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於吾。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於汝。汝當善自保護。流布將來。無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
能居士受衣法。啟曰。法則既受。衣付何人。
師曰。昔達磨初至。人未之信。故傳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爭端。止於汝身。不復傳。爾且當遠引。俟時行化。所謂受衣之人。命如懸絲。復云。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又云。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
能曰。當居何所。
師曰。逢懷即止。遇會且藏。能禮辭已。捧衣潛出。是夜南邁。大眾莫知。
翌日。眾心疑訝。師曰。吾道行矣。何更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