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作者。此是作俱無作。並是戒因。至第三羯磨竟。其業滿足。是二戒俱圓。故云作俱無作。不妨形俱無作。仍後生也。又多論云。如作善惡二業。與作方便齊生。
後時違教
破戒。
及違本要
要。平聲。謂要其盡形。
禪門
禪波羅蜜中。
遊邏
邏。去聲。巡也。
掌山澤之官
今之虞部郎是也。
法門佛
八萬四千陀羅尼為髮。第一義諦為髻。種智為頭。慈悲為眼。無漏為鼻。四辨為口。四十不共法為齒。二智為手。如來藏為腹。三三昧為腰。
若本緣理。不能治惡
詳此二似如義勢未足。若加一句云。須應報俱觀。方義顯也。故搜要云。法門之言。義兼色報。
不名菩薩。皆名魔事
總結上文。謂若說惡魔化作佛等像壞六度者。不名菩薩。
餘四通者如前通釋
如菩提。法。智。魔。通二乘及菩薩。
與界內四名同者
即一五六并二三四並。合為界內四魔。
[怡-台+追]愓
[怡-台+追]。篇韻不出。昔人皆作堆。音愓。音逖。小止觀中作推剔。
啾暩
千結切。
金薄薄之
下薄恐應作傳字。如傅粉。
種種非時漿
過午乃非時也。佛聽飲漿。謂甘蔗漿。蒲萄漿等。
伏翼
編蝙。
貉
下各切。正應作貈。似孤。善睡獸也。
獪[狂-王+吏]
音決使。搜要云。今江東呼豼為獪[狂-王+吏]。豼。音毗。猛獸也。虎豿之屬。
雌者曰[豸*(止/(止*止))]
搜要云。乃步切。
貙
音樞。虎之大者。
[豸*契]貐
上烏八切。下音羽。爾雅云。[豸*契]。貐類。貙。虎爪。食人。迅走。
止觀輔行傳弘決第十四
初地乃至十住
魔不能說圓。言初地等者。乃指別地圓住。餘文只云說別地前。
論狡擲
擲恐是猾字耳。
通教見位同三藏伏
見本斷位。未詳。或寫誤。
論。前四分觀
多貪不淨觀乃至慈心觀。
文殊問經三十六垢
經有兩卷。上卷只明三十六使是欲界苦下十使。集滅各七。道下二使。加四思惟為三十六使。經無垢名。恐是此耳。垢使義同。故得引用。
九禪中通有事理。但約自行化他而分大小
理者。如云菩薩聞思前行。世間出世間善。一心安位。或止或觀。離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第一寂滅(云云)。事者如利益眾生。禪中菩薩依布施眾生。所作以義饒益。皆與同事。為除眾苦。所應說知恩報恩。護諸恐怖離諸憂苦等(云云)。九禪並是菩薩不共之禪。二乘尚不聞其名。今以自行為小。化他為大。
通八地前亦復如是
若八地後下根受接入中者。此乃無緣慈耳。
論。自行十二門化他。讚法讚者
十二門禪。或自行。或勸人修也。贊法者。贊支林功德法也。贊者者。贊十二門。贊禪者也。
五輪禪後方始驗於善惡相性
又云。今明因止證五輪。一地輪。因止出生初禪功德。如地生萬物。二水輪。於地輪中若證水輪三昧。即發諸禪功德。三風輪。三昧即相似無漏。解發即入十信。四金沙輪。是菩薩即入三賢十聖位中。破塵沙煩惱。五金剛輪。三昧斷一切結使。菩薩心中破無明細惑。言驗善惡根性者。五輪之後。文云驗善惡根性有四。一善法章門。二善根發相。三虗實。四揀簡。
及以性等
外道世性。
九雙
前文中次第不次第。雜不雜。乃至更不更等。
故全不列
九雙中全不列作意。
修發相對合為一十六句
前第七記中已箋。
今止觀文則無事修理發事發十二句。但有非事非理修事發四句
事修理發。事修事發。事修雙亦發。事修雙非發。理修亦四句。雙亦修亦四句。今止觀中無此十二句也。但有非事非理修事發。乃至非事非理修非事非理發。
論[明/心]然明淨
[明/心]字無出。只恐是怱字耳。
[怡-台+龍]悷
上力董切。下音厲。多惡也。
有人具久
欲久未到久。
節節邪正如修證中
如根本禪中有八觸。觸中邪相有十雙。一觸體。二定亂。三空有。四明暗。五憂喜。六苦樂。七善惡。八愚智。九縛脫。十強軟。正相者。一觸相如法。二定相。三空相。四明相。五喜相。六樂相。七善相。八智相。九解脫。十心調。十皆如法。一禪既爾。諸禪亦然。
欲界淨色在諸根上
勝義根在浮塵根上。
料亂
料應作繚。
熱[榷-木+月]
黑各切。肉羹也。
鯖
音征。煑魚肉也。亦作[月*正]。
相承釋四欲界
四應作云。
落漠
無分齊冥昧義。
實體唯十。初一二三禪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