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3-三论宗

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三论宗-注肇论疏-宋-遵式-第34页

  勤勞未息。患不知道故。
  多不佳耳。(佳勝也)信(書也)南返。不悉。
  不備悉也。返復南方故。
  八月十五日。釋僧肇疏答。
  古者書有廣略。此上略陳。下廣云。
  服像雖殊。
  雖僧俗像異。服飾亦殊。
  妙期不二。
  微玅為期。彼此不二。
  江山雖緬。(遠也)理契即鄰。(近也)所以望途致想。虗[怡-台+禁](心也虗自心致想)有寄。(如有所託)君既遂嘉遁之志。(遁隱也)標越俗之美。獨恬(心靜曰恬)事外。歡足方寸。
  塵外之歡。足悅於心。心曰方寸。
  每一言集。(聚也)何甞不遠。
  指彼聚集言論。何有不遠。
  喻林下之雅詠。高致悠然。
  喻比也。悠然遠也。晉有七賢。即劉靈向秀等。俱隱山陽竹林。高遠雅詠。劉君比之亦然。
  清散未期。(未期相見)厚自保愛。每因行李數有承問。願彼山僧(祝頌廬山清眾)無恙。(爾雅云。恙憂也安曰無恙)道俗通佳。
  遠師領徒七百。於時周續之靁次宗等入蓮社。故曰道俗。佳者勝也。
  承遠法師之勝常。以為欣慰。(道行異常)雖未清承。(清心承稟)然服膺高軌。企佇之勤為日久矣。(佇望日久)公(遠公)以過順之年。湛氣彌厲。(彌多也厲勤也)養徒幽巖。抱一沖谷。
  抱一者。心契一乘。玄門沖深也。
  遐邇(遠近也)仰詠。何美如之。每亦翹想一隅。
  方也。想遠師所居。
  懸庇霄岸。
  如在雲霄之下。承彼庇廕故。
  無由寫敬。致慨(歎也)良深。君清對終日。快有悟心之歡也。
  劉君清對遠師。故有悟心之歡悅。
  即此大眾尋常。
  答前問逍遙園事。
  什法師如宜。(常也)秦王(後秦第二主諱興)道性自然。
  道法自然。秦王得之。
  天機邁俗。(邁超也)城壍三寶。
  城下河曰壍。此護其城。故可比秦王護三寶也。
  弘道是務。(以弘道為務)由使異典(下云。新經二百餘部)勝僧(下文可見)方(始也)遠而至。靈鷲之風萃於茲土。
  昔日世尊說上乘於靈鷲山。真風玄範。今竝聚於秦國。
  領公遠舉。
  往也。支法領往西土取經。
  乃千載之津梁。
  橋梁可以渡流溺。比至教可以越塵勞。故曰津梁。
  也於西域。還得方等新經二百餘部。(古華嚴等經)請大乘禪師一人。
  即佛度跋陀羅。此云覺賢。善得大乘禪觀故。於時慧觀慧嚴等於西域。請一大德東歸。彼諸德曰。非佛陀。餘人不可遂共來之長安。後廬山遠法師迎接人山。翻譯禪經。從其稟受。後於揚州謝司空寺。譯古華嚴經。
  三藏法師一人。
  雖解通三藏而傳譯律乘。即弗若多羅。
  毗婆沙法師二人。
  論師譯毗婆沙論。即曇摩掘多與曇摩耶舍。
  什法師於大石寺。出新至諸經。法藏淵曠。日有異聞。
  即法華金剛等經。
  禪師於瓦官寺教習禪道。門徒數百。
  三四已上皆數。徒者屬也。教習禪心道業。
  夙夜匪懈。
  毛詩次句云。以事一人即策勤不捨朝夕也。
  邕邕(和也)肅肅。(整齊也)致可欣樂。(愛樂也)三藏法師於中寺出律藏。本末精悉。
  弗若多羅也。同羅今譯十誦律六十一卷婬盜殺妄四戒為根本。僧伽已下枝末譯之。無失曰精悉。
  若覩初制。(如見佛之初制)毗婆沙法師於石羊寺。出舍利弗阿毗曇(秦言無比法)胡本。
  胡是梵也。論有二十二卷。或三十卷。道標法師序。
  雖未及譯。時問中事。發言奇新。
  弘始十年譯。十一年羅什亡。即知。此書是九年中事。預問論中事理。言論奇新也。
  貧道一生猥參嘉運。遇茲盛化。
  猥弊也。謙云弊迹。嘉運者。善時見聞。異典勝僧故。盛化即遇秦王明化故。
  自恨不覩釋迦祗桓之集。
  但恨不在祇園親預佛會。
  餘復何恨。(餘無所恨)而慨(歎)不得與清勝君子同斯法集耳。
  不得與劉公同會逍遙法集。又有此恨也。
  生上人頃(向也)在此同止數年。(生公在秦三年)至於言話之際。常相稱詠。(歎也)中途還南。
  中途指前路也。已歸廬阜。故曰還南。
  君得與相見。未更近問。惘悒何言。
  惘悒者。心之懸想無已何以言也。
  威道人至。
  曇威亦廬山人。至長安也。
  得君念佛三昧詠。并得遠法師三昧詠及序。
  三昧此云正受。此通事理。正念於佛故云念佛三昧。遠法師序詠此事。劉君繼和威道人。示論主故今美之。
  此作興寄既高。
  毛詩序云。詩有六義。曰風。曰賊。曰比。曰興。曰雅。曰頌。念佛之詠乃寄興之義。美其高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