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3-三论宗

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三论宗-注肇论疏-宋-遵式-第45页

況玄之又玄曰太玄耶。今惜語。涅槃玅道。既非思議所得。故曰太玄之鄉也。
  而欲以有無題牓。標其方域。而語其神道者。不亦邈哉。
  題牓謂書題牓示。皆詮名也。邈遠也。此破三乘異見。既不能即事契真。乃謂實有有餘無餘名之與相。以為涅槃者。皆以書題牓示。標指生滅方域。語論玅道。迷之甚遠也。論主既欲返權順實。理當如此也。
  △後一十八章。問答推窮。合為九重。開解行證之次第。大分為三。初三就真應明等解。次四對三乘顯等行。後二就人法示等證。初中三重。一真應異同辯。文二。初敘應疑真問。文二。初章名。
  覈體第二
  覈責也。前云有無絕於內。稱謂淪於外。故今執示現生滅之相。責覈推究涅槃真體何以絕有無名相也。此據人天二乘所見。應化為實。故疑真身。何以離名絕相。
  △二正問中二。初序問。
  有名曰。
  難者所謂涅槃必有名相可得。故標有名為難者之辭。
  夫名號不虗生。
  名因相有。
  稱(平聲)謂不自起。
  稱說言謂必由名起。故不自然。此上是汎敘。
  經稱有餘涅槃無餘涅槃者。(即前經)蓋是返本之真名。神道之玅稱者也。
  返者歸也。由聖人歸本證神玅不測之道。是此有無二涅槃。故經文立此名稱也。然今有名者。陳相致問。蓋以二乘所見。應化為真。未達真身畢竟寂滅。報體相續長時。故執示現生滅之身。已為返本真實。則知向下所說。但認化身示成正覺。以為大覺法身圓滿。故說因果行相。正符小教。雖以法報。標名釋義。多論化相。此意為欲破二乘及諸凡夫執化為真。令達真化不一不二之旨耳。
  請試陳之。
  此句是無名者問曰。試且陳之。行相如何耶。
  △二立問中三。初陳有餘相。文二。初牒名述相中三。初牒名。
  有餘者。
  △二述相有五。初果德已圓相。
  謂如來。
  應身如來也。謂從如實道。來應眾生。
  大覺。
  自他覺滿故。
  始興。
  三十四心。斷三界九地惑盡。於金剛座上木菩提樹下。初成正覺時。
  法身初建。
  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初圓也。即八相成道丈六之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二乘既認此以為真佛。故今標指之。
  澡八解之清流。憩七覺之茂林。
  八解者八解脫。大品云。一內有相外觀色。二內無色相外觀色。三淨解脫。四空處定。五識處定。六無所有處定。七非非想處定。八滅受想定。此八有斷惑之能故。如清流有浣濯之用。佛已澡之。故得上法身初建也。憩息也。七覺者即七覺分。一擇法。二精進。三念。四定。五喜。六捨。七除。一一有覺分之言。或曰覺支。即菩提分法。共成覺道故。如園林秀茂。佛已憩其中也。故得上大覺始興也。此二義。多用淨名。彼云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
  △二因行已滿相。
  積萬善於曠劫。
  小乘亦說。菩薩成佛。定滿三僧祇。修有漏四波羅蜜。及百劫修相好等。皆曠劫積善也。
  蕩無始之遺塵。
  直至菩提樹下。三千四心。一時斷惑。遺棄也。塵以坌污為義。即明見修煩惱。是無始可棄之塵垢。盡故今曰蕩也。即知小乘所說。前三僧祇。但是伏惑。直至菩提樹下。方有斷義。若約始教菩薩。則金剛心斷種義耳。
  三明鏡於內。神光照於外。
  天眼知現在。宿命知過去。漏盡知未來。曰三明。由內證根本。外發後得。故有三明神光外照也。此則智行滿。
  結僧那於始心。終大悲以赴難。
  僧那是梵語。此云四弘誓願。即煩惱願斷。法門願學。佛道願成。眾生願度。前三是智。後一是悲。悲智願三即菩提體。始結四心。雙行二行。自行已滿。利他無窮。故大悲終心。長時赴難。填度生願故也。此則願行也。
  仰攀玄根。俯提弱喪。
  上句智窮深理。故曰玄根。下句悲濟羣生。故提弱喪。弱謂劣機。即樂小法者。喪謂喪失。即三界眾生。此釋上四心。不過此二故也。
  超邁三域。獨蹈大方。
  超邁三域者。出三界也。獨蹈大方者。已成佛道。不共二乘。故云獨蹈。上句則報超三界。下句則果異二乘。
  △三利他益物相。
  啟八正之平路。坥眾庶之夷途。
  啟開也。八正則八正道。大品云。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此是三乘出離正道。故曰平路。坦平也。眾庶者不一之稱。夷途者斷常二邊邪見也。今以八正道。為平等之正路。平眾生之異見。同歸正道故。
  騁六通之神驥。
  騁奔也。即馳驟義。六通者。三明外更加二天耳三他心五如意。後得自有曰三明。赴他有六通。天耳察聲故。他心知他心行故。如意速疾而往故。神驥者。健行千里馬也。聖人六通赴機疾速。如神驥之奔騁。此明大悲願力利他無處不周也。
  乘五衍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