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4-法相宗

11-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法相宗-唯识开蒙问答-元-云峰-第31页

令不斷壞。故名為食。以此而知是資益義。
  問。論云此四。其相者何。
  答。段食。思食。觸意食。識食。此為四也。
  問段食意。
  答。段謂分段。一分一段。可飲啜故。
  問。此段食以何為體。
  答。謂香味觸三塵為體。
  問。色聲二塵。何不為體。
  答。眼耳二識。離中取境。色聲二塵。不與根合。不能資得諸根大種。故不為體。鼻舌身三。合中取境。境與根合。故能資得諸大種。所以三塵偏為食體。
  問。段食以何為相。
  答。變壞為相。謂香味觸變之時。方能資長諸根大種。
  問觸食何。
  答。有漏觸數。纔觸境時。資生喜樂。稱益於身。能為食事。
  問。觸遍八識。何識為食。
  答。意識偏勝。
  問意思食。
  答。欲俱思數。希可愛境。能為食事。
  問。欲何非食。
  答。思慮益根。非欲能故。
  問請舉思慮為食之事。
  答如懸沙療饑。望梅止渴。此皆由思資益根大。即其事也。
  問。思亦遍行。八識皆具。何識思是。
  答。亦第六勝。
  問識食義。
  答。由前三食。勢分力故。識能資養諸根大種。方為食事。
  問。何識為食。
  答。第八偏勝。
  問。八何偏勝。
  答。執持相故。
  問。此之四食。於三界中何界具何。
  答。段唯欲界。餘三通三界。
  問。何故段唯欲界具。
  答。順益勝故。
  問。觸與意思三界八識。有差別否。
  答。若前六識。相應觸思。三界之中。隨識有無。如眼耳二識。一界一地等。若七八者。三界隨識常恒而有。
四分之義
問。心心所法。四分合成。何名四分。
  答。謂相。見。自證。證自證。是名四分。
  問。定四耶。為有異說。
  答。有四師。如前已說。若義圓成。護法菩薩。
五位八諦
問。真俗八諦。於我法等五位。各何諦攝。
  答。我法唯俗。真如唯真。其餘中間。通真俗二。
  問。何以知之。
  答。四諦章云。初一唯俗。後一唯真。中間三法。通其真俗。
  問。初一謂誰。
  答。軍林瓶車。即當我法。
  問。後一者何。
  答。一實真如。
  問。誰是中三。
  答。一三科五蘊。二四諦因果。三二空真理。
  問。中間三法何理通二。
  答。對前為真。望後為俗。所以通二。
  問。此等五法。如何配攝。真俗八諦。
  答。中間三法。配初軍林。名俗四諦。配後一真。名真四諦。
  問。初一何理。唯俗非真。
  答。我法虗妄。無所劣過。故唯是俗。
  問。後一何理。唯真非俗。
  答。勝義勝義。不可施設。廢詮談旨。無所勝過。故唯是真。
  問。四俗諦。名義相攝。
  答一假名無實諦。謂軍林瓶車。二隨事差別諦。蘊處界等。三方便安立諦。苦集等。四法假名非安立諦。二空真理。
  問。四諦義。
  答。一體用顯現諦。當第二俗。蘊處等法。二因果差別諦。當第三俗。苦等四諦。三依真顯實諦。當第四俗。二空真如。四廢詮談旨諦。一實真如。
  問諦何義。
  答實也。不虗之義。
  問。我法無體。焉得名實。
  答有如實有。無如實無。有無不虗。目之為實。
有無對色(此等合在識變後安)
問。色總有幾。
  答。有二。謂有對無對色也。
  問。十一色中。何者是何。
  答。前之十種有對。第十一名無對色。
  問對者。何義。
  答。對。礙也。二色相對。互相窒礙。如本與石。互相繫時。體不相過。五對礙住。名有對義。
  問。對礙名色者。其第十一法處攝色。既無對礙何得名色。
  答。體雖無對。皆從對色以立其名。
  問。從對色立名之義。
  答。極逈色。以假想觀。析遠逈等至極微時。名極逈色也。
  問極略色。
  答。亦假想觀。析須彌等俱礙之色。至極微處。名極略色。
  問得名理。
  答。逈及有對是對眼色。析此至極。名極逈略。此二皆從所析麤色。以得色名。
  問。空一顯色。如何名色。
  答。顯色之空。名空一顯色。從所顯色。以得其名。
  問。遍計所執色。
  答。執色為實從所得色。以得其名。
  問。受所引色。
  答。從所防所發善惡之色。得其色名。
  問。無對色。對何識境。
  答。唯第六識。何以故。對意根故。假想觀故。故唯意緣。
  問。無表色名。
  答。受所引色。又名無表。
  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