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義何也。
答。對表得名。
問。表何義。
答。有所表示。故名有表。
問。表示相。
答。由動發勝思。發動身語。恭敬乞願。令知所為。名為有表。
問。無表何義。
答。防發功能。自他不知。無表示相。名為無表。
問。表色以何為體。
答。身表色者。屈伸等是。語表色者。意相應思。從所發動。名為表色。
問。無表色以何為體。
答。受戒之後。思種之上。防惡發善功能為體。
問。思有多種。謂審慮。決定。動發勝。何思種上有此功能。
答。於三思中取上品者。初念所熏種上。有此功能。
問。何以故。
答。初念所熏。為無表依故。
問。何唯初念所熏之種。為無表依。餘後念種。不立為依。皆上品故。
答。如世皇儲。立一餘非。
問。防發功能。從何時有。
答。從第三番羯磨竟時防發功能任運增長。從彼時有。
問。此功能何時萎歇。
答。犯舍已後。乃成佛時。可爾萎歇。
問。成佛已後。如何萎歇。
答。如瓶滿。更不受添。所以歇矣。
問。佛戒不萎。有何過也。
答。應有前佛。勝於後佛。
問。勝後何失。
答。應非果滿。
問。無表之戒。如來知否。
答。說爾等。
難曰。若知無表。應名有表。苦不知者。佛非遍知。
答。由遍知故知。非表知故知。二難俱釋。
戒有三種
問。戒有幾種。
答。總有三種。謂別解脫戒。定俱戒。道俱戒。
問。別解脫名。
答。從師受者。別別防非。名別解脫。
問定俱名。
答。入定之時。便有一分防發功能。名定俱戒。
問。道俱戒。
答。聖道起時。亦能防發。
問。何名聖道。
答。無漏之智。名為聖道。
問。此等戒法。以何為體。
答。別解脫戒。思種為體。
問。皆說防發功能為戒。何故却取思及種子。
答。既出體性。須取功能。所依實體。
問。何故前說身恭語詞。表色為體耶。
答。前出表無表色之體。今出表無表戒之體。何相違有。
問。定道俱戒。既依現思。應自表知。何名無表。
答。現思之上。防發功能。豈得自知。
問。佛戒萎歇。佛應無戒。
答。防發功能。雖不增長。戒體仍存。難佛位之中。無所防發。
何用戒為。
答。如君子帶劍。亦何傷理。
自相共相
問。何者名自相共相。
答。言說不及。謂之自相。及故名共。難若言說不及謂之自相。
何故說名詮自性。
答。名所詮者。在言自相。唯局一法。謂之自性。乃共相中之自性也。今自相者。乃離言之自相也。
問。請示自相。
答舉其火。燒熱為性。唯身根者現量證知。其燒熱性。言說不及。
徵。何理知之。言說不及。
反曰。若言說及。說火之時。口應被燒。既不燒口。明說不及。
外難。若說不及者。喚火之時。何不得水。
答。俗習假名。共呼召故。故論云。名無得物之功。物無當名之兆。返成。若不爾者。不解火名之人。何不應聲與火。順成。苦火自性。不以他人火觸身時皆同覺熱。何有言說。明知自相。言說不及。
問。共相何義。
答。一類之法。共有此相名為共相。
問。請示法。
答。如言火時。一切諸火。皆在所言。知爐中火。點燈火等。乃至火之極微。言說及者。皆名共相。
問。何以故。
答。貫通多法。不局一事故。
問前之自相。何量之境。
答。前不云乎現量證知。
問。何以故。
答。不作解緣。得自相故。
問。共相何境。
答。比量之境。
問。何以故。
答。作情等解。不稱本法故。
問。憑何以知。
答。論云假智及詮。俱不得真。唯於諸法共相而轉。
問。緣共相心不稱本法。應是法執。
答。此稱影像。若法執心不稱影像。
問。不稱本法。是非量否。
答。隨所度境。不謬解故。非量謬解。
八緣假實
問。因位八識。於假實境。何。
答。五八唯緣實。七唯緣假。六通假實。
問六緣實。
答。五俱意識。未作解時。
問大假。
答。五俱意識。作解已後。及獨頭意。此仍分二。若獨散意。唯假非實。若定意識。一分通實。
問佛果位。
答。八識通緣假之與實。
問三境義
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