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何故皆是。
答。只約前後無自類隔。名等無間。何礙漏等。
問所緣緣。
答。謂若有法是帶己相。心或相應。所慮所托。
問。有法何義。
答。表是依他。非無體法。
問。何須依他。
答。要有力用牽能緣識。
問。是帶己相。
答。帶謂挾帶。相謂體相。相分。己即是相。
難曰。有法為緣。生能照心。心帶有法己相。名所緣緣。面質為緣。生鏡中像。鏡帶面質己相。面質應是鏡所緣緣。
答。要心或相應。所慮所托。鏡非心心所。面非鏡所慮。是故面質。非是鏡家所緣緣也。
問。此緣有幾。
答。有其二種。一親。二疎。
問。親所緣緣。
答。若與能緣體不相離是見分等。內所慮托。應知彼是親所緣緣。
問。疎所緣緣。
答。若與能緣體雖相離。為質能起內所慮托。應知彼是疎所緣緣。
問。親疎二緣。定有體否。
答。親緣定有。疎緣或無。
問。何故。
答。有不仗質。心亦生故。
問。誰是不仗質。
答。第八親相。內二相緣。自證緣見。本智緣如。第六緣無。
問。何者仗質。
答。自第八識。緣他身土。前七除六緣無之外餘皆有質。
問增上緣。
答。謂若有法。有勝勢用能於餘法。或順或違。
問。有勝勢用。
答。是為緣義。但不障礙便是力用。
問。或順或違。
答。顯與違順俱能為緣。
問。法有四相。與何為緣。
答。與後生法。及後異法。非前滅法。
問。何故不與滅法為緣。
答。大乘滅不待因。
問。滅不待因之理。
答。有為之法。念念遷滅。何須待因。
問。請示一法。
答。且如人身隨業力生已。念念前滅後生。長至壯年。漸漸衰朽。至業力盡。後念不續。便是死位。豈待因滅。
疑云。此之業力。豈非滅因。
答。業是生因。生力既盡。故歸滅路。豈是業滅。
難曰。如霜降時。青色便滅。此霜豈非青色滅因。
答。霜止隔令後青不生。非滅前青。何以故。目繫無霜。亦有黃葉。明知前青。不待滅因。
請出所以。
答。青色念念前滅後生。霜若不降。後青續生。其霜既降。後青不續。
問。順違義。
答。只如此霜。順後黃色。為相順因。與後青色為相違因。
問。何故有云相違之處。不為因。為因之處。不相違。
答。約相順因。作如是說。
問。既有相違因。滅應待因邪。
答。違後不生。名相違因。非違前滅。
問。何以故。
答。前自遷滅。不假違故。
問。據此之說。即前三因。皆是此因。不順即違故。
答。是。
問。何以故。
答。有是前三因。皆是增上緣。有是增上緣。非是前三緣。增上緣寬。前三狹故。
五果之義
問。前之四緣。各得何果。
答。果總有五。謂異熟果等。因通善惡。果唯無記。為異熟果。此異類而熟。
問所招。
答。論云謂有漏善惡業所招自身異熟。及異熟生無記。
問異熟生。
答。若單言異熟。不攝別報。言異熟生。總別皆是。
問等流果。
答。謂習善等所引同類。或似先因。後果隨轉。
問等流名。
答。因果相似名等。是彼類故名流。
問。以先業後果隨轉。
答。且如殺生。得短命報。此假等流。
問。何故名假。
答。性不同故。名之為假。
問。假等流名。
答。果似先因。名為等(長短相似故)。是彼類故名為流(殺他命損自壽)。性不同故名為假(因前六不善之業。促第八無記之壽)。
問。此假等流實是何果。
答。實增上果(有力增上故)。
問離繫果。
答。謂無漏道。斷障所證。善無為法。
問離繫名。
答。由離障染繫縳之法。證得此果。名離繫果。
問士用果。
答。謂諸作者。假諸作具所辦事業。
問士用名。
答。士謂士夫。用謂作用。此人士用。
問法士用。
答。因法為作者。緣法為作具。如士夫用從喻彰名。
問增上果。
答。增勝殊上。名為增上。有力無力。如增上緣。已說其相。
十因五果
問。前之五果。依何處得。
答。習氣依處。得異熟果。隨順依處。得等流果。真見依處。得離繫果。士用依處。得士用果。所餘依處。得增上果。
問。習氣依處等言。復是何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