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饵。饮食不待论矣。药饵不宜多服。知柏芩连等苦寒之剂。使金寒水冷。阴未能滋。火未能降。而胃气先败。食不下咽。或洞泄。危矣。宜与高明议之。三曰正念。即前所告苦从身生。身从业生等。病即苦中之一。其展转相因亦复如是。应孜孜密密日夕体究。究之不得。只消提一句本参念佛话头回光自看。识得此念下落则惑自破。惑破则展转消灭亦复如是。只此三事宜力行之。
又
须信万事是宿缘。不但顺逆穷通。乃至生死。都抛却大海。莫起忧怖。收拾身心。返观内照本参话头。切记切记。
又
念佛非止明心。亦无病不治。傥有劝进道术者。不必信受。恐失正知见。特预陈之。
又
尊恙至是。亦甚危矣。宜以所欲言事尽底书付令郎及尊堂。令胸中都无牵挂。一心正念。若平日于念佛法门信得及。便可心目内照四字佛名历历明明无间无断。从其今日明日去亦可。设或不去。活到一百二十岁亦可。此为要紧语。朋友平生相交正在此处。他皆小事。不暇及也。切不可贪生怕死而误大事。
与嘉兴朱元厚居士大升
七月相会。尊翁声哑形脱。知病已笃。昨闻讣。哀悼不可言。可速于七七日内与作好功德。不必僧多。即一僧至心诵经亦得。
与苏州郑白生居士广寿
圣初来。始知令兄之讣。诸善友得无有退心乎。夫尚山斋而夭。人将谓斋能夭人。人不可持斋矣。然则颜子仁而夭。亦将谓仁能夭人。人不可为仁乎。尚山七月半在荒山。九月而奄忽。人命无常如此。正当感叹倍复精进耳。又肉食菜食。肥瘠或有之。寿夭不系也。传语诸友。幸甚。
又
再答曹鲁川书在圣初处。不知曾览否。其中恐辞太峻。因鲁川深达华严旨趣者。必乐闻谠论故也。
与王居士大琸
贵恙宜将身外事并此身四肢百骸尽情放下。使空无一物。若必不可歇者。权且歇下。待后处之。妄想炽不能制。当念佛数声压伏之。世间荣华富贵。亦不过片时间事。厄难苦恼。亦不过片时间事。倏忽便无。且万般皆属前缘。非人力所能奈何者也。尽情放下。一心念佛。至嘱至嘱。
与嘉兴许太微昆仲
孝子于其亲之亡也。虽与之俱亡。犹未尽其无穷之心。而古人毁不灭性。勉强于极哀之中而节其哀者何也。良繇我今此身即父母之身也。以此身修德立行。是吾亲常存而不亡也。不爱其身。而过哀成疾。使吾亲有知。则反贻其忧。是悲有余而智不足矣。孝子当局。我愚傍观。愿勿弃葑菲而深思之。宅上一门孝友。人世所希。废朽敬之爱之。故狂言至此。
与洪清远给谏广揞
大郎在山中。意欲相留消遣数日。恐二尊人悬念。又闻二郎病疡。不获终试。此所谓莫之为而为者也。两郎君皆美器。幸勿为过去无益之嗟。惟期振将来必胜之策。
与闻檀庵居士大晙
古德赠人以言。此行入仕莅政已在旦夕。护法一事试略陈之。盖闻佛法外护付与王臣。但今之护法有矫枉过正处置失宜者。遂致缁侣乐于庵居。苍生哭于原野。释子荣其鞶带。儒生褫其冠衿。岂不大可伤哉。惟我居士素仁者。今当以忠君爱民为处官之正务。次乃及于护法。护其理。不溺于其迹。护其正。不牵于其情。护其贤者。不护其不肖者。是之谓真护法也。尚留神焉。
与秦明中居士
法门无量。要在明心。明心要门。无如念佛。读作之暇。或心烦时。静坐念佛。甚有利益。一念在佛。杂念退休。心空境寂。妙当何如。愿无易而忽之。
与吴江秦任南居士广俍
所云开幽暗解业缚。若会。则幽暗即是光明。业缚无非解脱。如不会。但时时摄心念佛。久久静定。自能发慧。
又
修行亦不必烦劳。要紧在得自本心耳。然不可见恁么说。便拟拱手现成。所谓摄念体究者不可忽也。摄念体究亦非二法。摄之不已。心将自明。正体究时。即是收摄。但肯信行。俱获大益。
与秦任南诸郎君
昔人云。德行本也。文艺末也。本端而末正。则德行又文艺之资也。三位俱素质醇良。但今时习俗浇漓。易以移人。有志之士。当砥柱中流。不为所夺。他时后日出而有为。必作光明俊伟人物。不堕常流耳。
又
贪瞋痴号三毒。而瞋之为毒尤甚。一僧以勤俭力积。二十年成千金之产。偶与邻僧小事起争涉讼。旬日之间。废千金产都尽。二十年所畜荡于旬日。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岂不诚然乎哉。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故曰忍辱波罗密。
与苏州蔡坦如居士大玘
读书当家求子。皆人世间正事。但要不为所累。然三事非能累人。人自累耳。何也。读书虽做举业。至于得失。委之前缘。不生喜戚。则何累。当家虽营生计。而随缘随分。过得即休。无求富心。无好胜心。则何累。求子。虽无后为大。而不娶者乃为不孝。帝王亦有无子而藩枝入承大统者。岂无娶妾之资乎。有无不以动心。则何累。又复当知此三事者。虽曰正事。亦实虚幻。如水中月。如梦中境。即于是中忙里偷闲。时时省觉。回顾正念。一朝惑破。方始帖然矣。
与湖州钱孺愿居士大琨(时发愿行三千善)
古云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又云人定亦能胜天。还带而位至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