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242-费隐禅师语录---第56页

既承济上孙枝。而又谓临济一宗。马驹的髓。固虽传久失真。然而文献犹足。何得如此自馁。其亦未得其人而未契其旨耶。其亦契旨而遽忘其人耶。当今密老和尚。临济的嗣。命脉贯通。为人作略。光前绝后。观其语录。坐断天下人舌头。岂但文献犹足而已哉。足下既承其嗣而谓传久失真。则足下以和尚为不足乎。其亦以自己为不足乎。何其馁哉。承谕苟具大力量者。于悟心之后不自满足。深求细证。远契古人。相击相歌。近协同志。扶起三百余年扫地之密印。如此之意。乃启不佞向来之志。不敢不勉。就足下言句深求细证。一纸供通。足下上堂语录作略施设。虽不昧本分。亦涉途迹。其亦从师承中来。何得拈香原本。又觉范老人。又高峰大师。又湛然阇黎。如此牵挂。终不了事。何也。若谓从觉范智证传中得悟纲宗。及高峰语录发起参禅。便乃拈香原本。则自古诸善知识发脚初心。岂无方册染指。亦当契何人书。拈何人香。如汾阳参七十员长老。末稍在首山言下了手。天台韶师见四十位高流。结局于法眼席中。乃至三十。五十。一百二十。岂无契入触发者。都不见有一人酬法。又岂不见古塔主读云门语录。因谓得悟。遽尔遥嗣。后来觉范种种贬剥。故知法嗣一事非同小可。盖本分一着。契入深重。其轻浅之余。不期该而该之矣。岂有从前契入轻浅之处一一为继嗣乎。且契入深重岂可与轻浅相并。譬如黄金不与铁比。则从前得处轻浅不足为继嗣也明矣。足下欲振临济宗风。尚犹如此牵挂不了。致家中人笑足下望外走也。况使后昆相学相令而临济源流面禀亲授。恐付之无闻矣。近来宗师拈香牵挂。多以名望人情不能自免。如湛师拈云栖之香。博山拈峰顶之香。一脚踏两船。不归其原本。自有智者慨焉。其亦原本一着得不深重而被人情名望所夺也。然亦二家承流无源。乱统应尔。如寿昌则自迸出来。云门则少林帕子。故子孙牵挂其势。然尔足下既作临济后裔。须体从上祖宗家法维持。亦欲与二家雷同效颦耶。然宗门中法嗣拈香。古今典型。佛祖标格。故不佞先欲言之。其他普说法语。五宗原智证传提并注脚三老因缘。夹杂偏颇。多负单传直指。取明眼笑。累累皆是。犹难备上纸笔。唯足下自照自察。然不佞未亲面足下。先如此简点。正承谓深求细证。远契古人。相击相歌。共协同志。非为相谤相毁而竞习斗诤也。虽然足下要人深求细证。勾贼破家。不佞平人受污。未免就窝打劫。见三下三。彼此无亏。他日倘相见。当一笑破。不宣。
寄别山讲主
曩与足下邂逅云门。喋喋口吻。便知有为丈夫。自尔分手。迄今不觉数载矣。不佞住居海 。落落人世。教乘之缘。不啻束之高阁。然如来所说一代时教。究其所以。然为何事者。端在自己。实谓无遗矣。足下教乘博洽。贤首慈恩。工于平昔。坐席挥尘。理应当然。承惠华严品旨。谨览一遍。足下以妙严一品贯摄三十九品。谓华严品品是世主妙严。又谓此品是主。余品是伴。据此亦是一见。但在品品位位。当宗门中。意有相乖。足下高明。一举便知。盖华严意旨虽圆融行布。包博无遗。而在当宗当位。其亦圆融行布。摄无不尽。何得昧此而反另作一说。恐于当宗当品未必然耳。又以山河大地一时坐断是事事无碍法界。误错甚矣。殊不知一时坐断乃是得入空境。证理无碍。若事事无碍。即山河上明一山河。遍入无量山河。且不坏一山河之相。无量山河摄入一山河之内。亦不坏无量山河之相。到此即得迥出于思议之表。古人于内打出。则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坊。未还酒债。顾此岂是一时坐断为事事无碍耶。如此之意教家谓之纲领。纲领不明。至于千言万语。皆是漏逗之余。所谓一子差而满盘错。足下不可不审矣。兹欲面议。俟不至山。故伸此意。充讯起居。
复隐元上座
上座既主席黄檗。当以煆炼衲子为怀。须臾不可放过。惟左敲右激。挑剔成材。使法系直与虚空相终始。永远联芳。不致断绝。是老僧之素望也。其余之事皆是因行掉臂。若放过煆炼衲子。惟从事余务。则舍重从轻。恐不得其人。有忽从上来事。上座应极力砥勉之。嘱嘱不尽。
复太守声玉韦居士
台下于向上一着子。大似识得伊。犹不肯认伊。然欲认伊。则反成窒碍。所以昔日有僧问古德云。如何是生死业。答云。求大涅槃者是。进云。如何是大涅槃。答云。造生死业者是。向此看得透。则生死于是超脱。红尘亦由是消融。且喜作个脱白干净。无依倚。大解脱人。二六时中。不妨畅快。至于庆生礼忏。一切佛事。只任运世缘。王法与佛法两无相碍。所谓随分纳些些。正是达人作用也。愚见如此。未委高明以为何如。
复刺史九霞刘居士
曩与台下结法喜缘。将谓拽脱从前蕴藉。世出世间玄妙知解。今承来教。尚谓昔年搐鼻缘由。虽未蒙打失半边。大和尚引手威光。迄时时变现鼻尖头也。山野谓既有威光时时变现。则未拽脱从前所蕴藉。不妨再向父母未生前看。那个是我本来面目。便尔忽然 地一声。亦好与山野三十拄杖。呵呵。钵盂峰既蒙为野人托出。则冤有头。债有主。从此打结。与太白巅齐年。虽望八老翁蹇于步履。未尝日夕不在蒲团。几拂边握手清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