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257-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第55页

之声故成疑也。
●二依经断疑三如疏列。
○断之文三初遮错解。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
谷中无人能作音声故。
此喻明也意云以有外声遂有响答谷中实无此响之者说法亦尔法身实无能说之者以机感故遂见如来有所说法又谷虽应声而无应声之念佛虽说法而无说法之心据此却由无念故方能说法是故遮云勿谓等也。
○二释所以。
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征意云以何义故令汝不作是念释意可知。
世尊达诸法空毕竟无执今言有说是谤佛执法也。
如文可解。
○三示正见。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偈云如佛法亦然所说二差别不离于法界说法无自相大云云若言无说是真说法若言有说不名说法是谤佛故。
如佛法亦然者佛既无身故现身法亦无说故强说以佛例法故云亦然二差别者论云一者能诠名句文也二者所诠义也此能所诠若望于佛俱是所说通名法也不离法界者论云释是名说法法相之界故名法界说法无自相者论云释无法可说谓相即性故言说缘生无自性故又解不离法界下二句俱是释无法可说谓此二种不离法界法界之外无别二法自相可得以此二法自相本空不可得故此即以下句释上句也真说等者夫为说法当如法说名真说法法离一切名相分别若称此说是如法说故下文云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然第三第五第七及此四处皆明无说者意各不同以第三疑化身有说第五疑证智可说第七明佛无异说此又疑无身何说以此为异也然诸疏于十八九之间约魏本经文皆出一疑龙外皆云何人能信疑云云能信深法疑今秦经既无其文疏亦不叙而解今见近本秦文皆有此段乃于钞中略要叙释名为所说既深无信疑论云若言诸佛说法者是无所说无说不离法身法身无相有何等人能信如是甚深法界断之经云。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此疑甚深无信以问也解空第一智慧圆通以慧为命故称慧命生信心者生大乘正信心也不信一切法方为正信此信与圣性相应故起信云如是信心成就得发心者入正定聚毕竟不退名住如来种中正因相应次拣圣性有人以酬。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须菩提下合云实有众生能信此法彼能信者非是凡夫众生非不是圣性众生也论云非众生者非凡夫体故非不众生者以有圣体故非不是圣体众生偈云非众生众生非圣非不圣此中圣体者佛之知见也以是信之根本故次征是非生信以释。
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征者以何义故说非众生又名众生耶众生众生者此牒也于非众生中说为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非众生者非愚小异生也是名众生者结成能信之人有圣体也偈云所说说者深非无能信者此上经文魏译则有秦本则无既二论皆释此文后人添人亦无所失况有冥报之缘宜亦可信也。
○十九断无法如何修证疑。
●疏二初随章叙疑。
论云如来不得一法云何离上上证转转得阿耨菩提为断此疑示现非证法名为阿耨菩提。
初句指疑起处此从第三第十二第十三中来以彼文中皆言无法得菩提故云何下结成疑也离上上者如初地并于地前名上未离二地之上乃至等觉亦未免于妙觉之上唯佛极证更无上位之上故云离上上是则凡夫离下下诸佛离上上余之中流不离上下转转等者谓转舍二障转得二果转舍转得故云转转意云既若转得菩提云何不得一法故成疑也为断下预指断疑之意也指示显现故云示现。
●二依经断疑三如疏列。
○断之文三初以无法为正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偈云彼处无少法知菩提无上论云彼菩提处无有一法可证名为阿耨菩提。
彼处等者此明无有一法可名为上如须弥至大微尘至小尽未免于上以皆有故如虚空无故得名无上也菩提处者菩提即所证处也无一法等者但妄尽觉满名曰菩提离此宁有菩提可得。
○二以平等为正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偈云法界不增减论云是法平等是故名无上以更无上上故。
不增减者即释经中无有高下谓在圣不增故无高居凡不减故无下斯则平等之义也平等名无上者夫上以待下得名下既不立上岂存耶更无下转释无上义然此问答之中有三种无上义初问中言无上头之上约修证说次则无法为上故名无上约空寂说后则无对下之上故名无上约凡圣同体说后二是答中意也。
○三以正助修正觉。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意云然虽无法然虽平等非谓不修得成正觉应以无我等心修诸善法然后得成然此善法约胜义则无约世谛则有天亲异此详之。
无我等是了因即正道也修一切善法是缘因即助道也即得阿耨菩提是正觉也所言善法者标指也即非等者论云彼法无有漏法故名非善法以有无漏法故名为善法。
了因者了有二义一了断义以般若能了烦恼空故二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