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262-阅藏知津---第152页

六,分别七因缘发心。
调伏心品第七,因上品说三发心必成,余四不必成。问答广明成不成法,有五四合为二十法,是失菩提心,转此法修习行,世世不忘菩提心。
阿惟越致相品第八。
易行品第九,广明念十方佛,及阿弥陀佛,过去七佛,未来弥勒佛,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等,以求阿惟越致。
除越品第十,复明于诸佛所,应修忏悔,劝请随喜,回向。
分别功德品第十一,明六时忏悔等所有功德。
分别布施品第十二。
分别法施品第十三。
归命相品第十四,明归依三宝义。
五戒品第十五。
知家过患品第十六。
入寺品第十七,明斋日宜受八戒,及亲近持净戒者,亦不应于破戒比丘生轻恚心,但应生怜愍心。
共行品第十八,谓在家出家菩萨所共行法。
四法品第十九,明八种四法应远离,八种四法应修习,乃至十法能净治初地。
念佛品第二十,明般舟三昧,念佛相好。
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次明念佛功德法身,略说有四十种。
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第二十二,问家种种难佛非一切智,一一答释。
四十不共法中善知不定品第二十三。
赞偈品第二十四,以偈赞佛四十不共法,成念佛三昧。
助念佛三昧品第二十五,明二种四法,能生般舟三昧;又明在家菩萨有二十法,出家菩萨有六十法,又余助法有五十。
譬喻品第二十六,释经中导师喻,喻菩萨通达地法。
略行品第二十七。一不放逸,二不放逸,及智慧。三戒、心、慧。四谛、舍、灭、慧。五五根。六六度。七七正法:信、惭、愧、闻、精进、念、慧。八大人觉:少欲、知足、远离、精进、念、定、慧、乐不戏论。九大忍:大慈、大悲、慧、念、坚心、不贪、不恚、不痴。十十善道。如是等法,菩萨应生,生已,应守护,守护已,应增长,又应远离恶法。所谓一放逸。二贪声闻辟支佛地。三憎诸菩萨。憎菩萨所行,憎甚深大乘经。四谄曲、急性、无慈、愍。五贪欲、瞋恚、睡眠、调戏、疑。六悭贪、破戒、瞋恚、懈怠、调戏、愚痴。七乐多事务,乐多读诵,乐睡眠,乐语说,贪利养,常欲令人喜,迷闷于道,心随爱行。八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九不闻无上菩提,闻已不信,若信不受。若受不诵持,若诵持不知义趣,若知不说,若说不如说行,若行不常,若常行不能善行。十即十不善道。又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分别二地业道品第二十八。
分别声闻辟支佛品第二十九,明十善道,令何等众生至二乘地。
大乘品第三十,明菩萨修十善,道胜于一切。
护戒品第三十一,明十善十恶果报,及明六十五分尸罗。
解头陀品第三十二,明十二行,各有十功德利。
助尸罗果品第三十三,明六种四法,能净尸罗。又四种似尸罗而破尸罗。慎莫为之。一说有我。二不离身见。三见诸法定有。四闻诸行无生相,心则惊畏,又沙门有四,应学第四沙门,不应为三。谓一者形色相沙门。二者威仪矫异沙门。三者贪求名利沙门。四者真实行沙门。
赞戒品第三十四。
戒报品第三十五,谓常作转轮圣王。
按此论,是释华严十地品之初二地也。
十地经论(十二卷) (南恻造北离节) (前有序)
天亲菩萨造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释华严十地品,具有经文(论初论末,皆云佛成道二七日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六纸欠) (南竟北隶)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具出经文,及梵字四十二。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七卷) (南造北颠)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
即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一会,法义甚详(先经次论)。
大宝积经论(四卷) (南弗北亏)
译人同上
释宝积第四十三会。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七纸欠) (南次北颠)
婆薮盘豆菩萨造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天亲菩萨,明修五念门,得生安乐国土,见阿弥陀佛。一者礼拜。二者赞叹。三者作愿。四者观察。五者回向。
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一卷) (南弗北静)
天亲菩萨造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等译
释大方等大集经之第十分。
转法轮经优波提舍(九纸) 同上
天亲菩萨造 译人同上
佛住耆阇崛山,告智员大海乐说辩才菩萨言:有二种住持,如来转法轮。一者众生住持。二者法住持。遂设十四难,然后一一解释。
三具足经优波提舍(一卷) (南造北节)
天亲菩萨造 译人同上
佛住毗舍离大林精舍,告无垢威德大力士言:菩萨有三具足。一者施具足。二者戒具足。三者闻具足。翻译记云: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经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优波提舍。
佛地经论(七卷) (南次北节)
亲光等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经是佛住净土,为妙生菩萨说五种法,摄大觉地。所谓清净法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