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31-古尊宿语录-宋-僧赜藏-第18页

三。除佛方便说。
  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云。实无可见。何以故。
  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祇教汝不作佛见不落佛边。
  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不作有见不落有边。
  不作无见不落无边。不作凡见不落凡边。不作圣见不落圣边。
  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外道者乐于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所以云。弥勒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如即无生如即无灭。
  如即无见如即无闻。如来顶即圆亦无无圆。
  无圆见故不落圆边。所以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权以虚空为喻。圆同太虚。无欠无余。等闲无事。莫强辩他境。
  辩著便成识。所以云。圆成沈识海。流转若飘蓬。
  祇道我知也学得也契悟也解脱也有道理也。强处即喜。
  弱处生瞋。似者个见解。有什么用处。我向汝道。等闲无事。
  莫谩用心。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所以内见外见俱错。
  佛道魔道俱恶。所以文殊暂起二见。贬向二铁围山。
  文殊即实智。普贤即权智。权实相对治。
  究竟亦无权实。唯是一心。心且不佛不众生无有异见。
  才有佛见便作众生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便成二铁围山。
  被见障故。祖师直指一切众生本心本体。本来是佛。
  不假修成。不属渐次。不是明暗。不是明故无明。
  不是暗故无暗。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入我此宗门。
  切须在意。如此见得名之为法。见法故名之为佛。
  佛法俱无。名之为僧。唤作无为僧。亦名一体三宝。夫求法者。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应无所求。
  不著佛求故无佛。不著法求故无法。不著众求故无僧。
  问和尚见今说法。何得言无僧亦无法。师云。
  汝苦见有法可说。即是以音声求我。若见有我即是处所。法亦无法。
  法即是心。所以祖师云。付此心法时。法法何曾法。
  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实无一法可得。名坐道场。
  道场者祇是不起诸见。悟法本空。唤作空如来藏。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若得此中意。逍遥何所论。
  问本来无一物。无物便是否。师云。无亦不是。菩提无是处。
  亦无无知解。问何者是佛。师云。汝心是佛。佛即是心。
  心佛不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
  云若自心是佛。祖师西来如何传授。师云。
  祖师西来唯传心佛。直指汝等心本来是佛。心心不异故名为祖。
  若直下见此意。即顿超三乘一切诸位。
  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云若如此。十方诸佛出世说于何法。师云。
  十方诸佛出世。祇共说一心法。
  所以佛密付与摩诃大迦叶。此一心法体。尽虚空遍法界。名为诸佛理论。
  者个法岂是汝于言句上解得他。
  亦不是于一机一境上见得他。此意唯是默契得。者一门名为无为法门。
  若欲会得但知无心。忽悟即得。若用心拟学取。
  即转远法。若无歧路心一切取舍心。心如木石。始有学道分。
  云如今现有种种妄念。何以言无。师云。妄本无体。
  即是汝心所起。汝若识心是佛。心本无妄。
  那得起心更认于妄。汝若不生心动念。自然无妄。所以云。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今正妄念起时。
  佛在何处。师云。汝今觉妄起时。觉正是佛。
  可中若无妄念佛亦无。何故如此。为汝起心作佛见。便谓有佛可成。
  作众生见。便谓有众生可度。起心动念总是汝见处。
  若无一切见。佛有何处所。
  如文殊才起佛见便贬向二铁围山。云今正悟时。佛在何处。师云。问从何来。
  觉从何起。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何处觅佛。
  不可更头上安头觜上加觜。但莫生异见。山是山水是水。
  僧是僧俗是俗。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总不出汝心。
  三千世界都来是汝个自已。何处有多般。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虚空世界皎皎地。无丝发许与汝作见解。
  所以一切声色。是佛之惠。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为物之故有其多智。终日说何曾说。终日闻何曾闻。
  所以释迦四十九年说。未曾说著一字。云若如此。
  何处是菩提。师云。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
  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云如何发菩提心。师云。菩提无所得。
  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菩提无住处。
  是故无有得者。故云。我于然灯佛所。无有少法可得。
  佛即与我授记。明知一切众生本是菩提。不应更得菩提。
  你今闻发菩提心。谓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