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路絕表非聞慧境也非意言分別故心行處滅非思慧境畢竟下非修慧境體遍染淨而恒無二所以得無二者以在緣時始終不改變所以在有為中得不變異者以不同有為可破壞故此則在染不破治道不壞唯是一心結歸法體唯正智相應故上來離言說下離偽名真畢竟下離異相名如故云故名真如也言以一切言說下明言教非實不可如言取也言但隨下釋成無實所以上云離名字相何故復立此真如名釋曰假無實也。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六
音釋
嶮
(虗儉切嶮巇也)。
膠
(音交)。
漆
(音七)。
析
(音昔分也)。
袪
(去居切[袖-由+良]却)。
抑
(於陟切損也按也)。
丐
(音葢)。
襄
(音廂襄水也)。
蚤
(音早)。
虱
(音瑟)。
螫
(施隻切蟲行毒也)。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七
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鈔次文即云下彼疏云良以名依相立但是徧計所緣故楞伽云相名常相隨而生諸妄想故名相雙遣言說之極下約名釋疑疑云若假立名何故不立餘名而立真如名耶釋云真如者言說之極此後更無有名故攝論謂真如為究竟名故云言說之極立此極名為遣於名如以聲止聲若無此名無以遣名若存此名亦不成遣名如能止之聲不歇何名能止耶故云因言遣言言此真如體下迴向鈔云今謂此即非安立真如若安立說遣妄曰真顯理為如同唯識意今正拂此二無法非真何妄可遣則真非真矣無法不如何理可顯故如非如矣此則無遣無立為非安立真如也唯就遮詮頓彰真理此上明一切法界分義名界皆即真如故云唯是絕言今結云皆是絕言者皆字(疏中是唯字也)即前疏中一切法界字此約義結也。
鈔界皆性義以一切法性皆離言者此更不待遣之方始絕言以一切法本性離言故又前但總云一切法此別開四法界名無得物下事法界絕言也如色心等名無得彼物體之功能色心等物無當在名言下為所召實(下鈔云如人雖聞名竟不識面召火不燒口說食不飽等)故事法界本性絕言理本無言故理法界絕言也事理交徹下理事無礙法界絕言也理既徹事何言理耶事既徹理何名事耶故知理事圓融本性絕言事事相即下事事無礙法界絕言也一既即多不可名一多既即一不可名多故知事事無礙本性絕言問此事事無礙既是圓教所詮法門何為頓中說之答教義云於三乘中(始終頓三教為三乘以此智為三乘人所得故意明未為不共但同教意也)亦有說因陀羅微細等(如淨名不思議解脫納須彌於芥子等也)而主伴不具等此一乘乘於三乘引攝成根欲性令入別教一乘故今此但取絕言之義不明自餘深玄也言名名不盡等者重釋前三法界絕言以第四法界不思議義顯不更重釋也言名名不盡者且如一色或名所緣所造所變所生所樂所厭所依所招所迷所悟若別對漏無漏心心所或名所受所想等隨意立名名不可盡若以一名目之為是餘應悉非故事法界離名言也餘二可知。
鈔謂迷真如下由迷妄之心迷如如性以成能詮名所詮相此謂所緣妄境即前迷心名為妄想還緣此妄境覺智悟名相無體本即如如此為真境即翻前妄想便稱正智則無名相之妄境及其妄想唯如境智心智心因如境方立則智體亦空如境假智心方明本來寂滅相待無性故名空矣問疏云五法三自性俱空今鈔何不釋三自性空義耶答由義異故疏別言之以體同五法故鈔更不釋也言三自性者即遍計等三性也即三無性義故云俱空即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也今言體同五法者四卷楞伽第四云名相是妄想自性妄想生心心法名緣起自性正智如如不可壞名成自性又前三性相即中引密嚴經云名為遍計性相是依他起名相二俱遣是為第一義即圓成實也前楞伽意名義相屬為遍計今密嚴意約所遍計為依他也皆開之則成五法如前已明合之名為三性如今所用五法既空三性何有。
鈔況八識約事等者舉勝況劣也如智二法是理尚乃空寂況八識之事耶問前云亦無八識差別之相今何重遣耶答以八識是自性唯識學法之者其相難忘故重遣拂既許四緣辨生為何緣生若一一能生何故唯生一法若各不能生果云何有若和合能生當知無性故廣百論云如人執燈入暗求暗性相世俗諸法眾緣所成不任思求求即散滅相應所變分位等法准此知之。
▲鈔因有我法下謂因有妄執人我法教說二種無我我是當情顯現於理推之尚不可得無我但是空詮豈可得耶此中五法與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皆楞伽密嚴等文問何不說餘法而說五法等答楞伽云五法乃至二無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令皆遣拂也。
鈔以心傳心下即達麼祖師之言但以契之義名為傳玄出文外云不在文字也此因可和尚諮問此法何有文字教典習學達麼答云我法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故也。
▲鈔成上訶教者教說本令理達而因聞教迺著言生解故訶執教也。
▲鈔法雖無量不出色心者如五蘊攝百法一蘊是色四蘊是心也。
▲鈔凡是有相下金剛經意也泯心下以相待意明是心皆泯心境兩二下雙拂言心無心相者即二祖求安心達麼曰將心來與汝安於是推求竟不可得曰心無心相曰即是安心也故說生心下合歸疏文言生心下覆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