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愛北印度人徧通三藏妙入總持志在弘法廣流視聽宣武永平元年歲次戊子至洛陽武帝親慰勞住永寧寺供給七百梵僧以流支為譯匠凡譯經論三十九部梵本萬夾筆授草本滿一間屋洞善方言兼工雜術常坐井口操罐置空或呪井令涌酌而為用言同時報萬者報者告也探玄記第一并教義云留支立如來一音但隨根異而今疏云者應是流支義亦不定互說不同今且敘一邊耳。
疏二姚秦羅什等者姚秦亦若後秦以符堅號前秦也姓姚氏正姚興時也具云鳩摩羅什此云童壽東印土人父以聰敏見稱龜茲王聞以女妻之而生於什什居胎日母增慧辯七歲出家日誦千偈義旨亦通至年九歲與外道論義辨挫其邪鋒咸皆愧伏年十二有阿羅漢奇之謂其母曰常守護之若年三十五不破戒者當大興佛法度無數人又習五明論四韋陀典陰陽星筭必窮其妙後習大乘數破外道遠近諸國咸謂神異母生什後亦即出家聰拔眾尼得第三果什既受具母謂之曰方等深教應大闡秦都於汝自身無利如何什曰菩提之行利物亡軀大化必行鑪鑊無恨從此已後廣誦大乘洞其祕奧西域諸王請什講說必長跪座側命什踏而登之符堅建元九年歲在丁丑太史奏云有德星現外國當有大德智人入輔中國堅曰朕聞西有羅什襄陽有道安將非此耶後爰遣將軍呂光率兵七萬西伐龜茲得什同歸至涼州聞堅為姚長所害因據西涼亦請什同留至姚興弘始三年興滅西涼得什方入長安秦主興厚加禮之延西明閣及逍遙園別舘安置敕僧叡等八百沙門諮受什旨興卑萬乘之心尊三寶之教於草堂寺共三千僧手執舊經而參定之莫不精究洞其深旨時有僧叡甚嘉什所譯經叡並參正凡譯經論九十八部。
鈔則順下出現品等者經云應知如來音聲遍至普遍無量諸音聲故(疏云一隨類音)隨其心樂皆令歡喜說法明了故(二隨樂欲音)隨其信解皆令歡喜心得清涼故(三隨根解音)化不失時所應聞者無不聞故(四隨時音)無生無滅如呼響故(五外隨緣如我無生滅)無主修集一切業所起故(六內集緣成何有主宰)甚深難可度量故(七非一非多能一能多故甚深也)無邪曲法界所生故(八純稱法界故)無斷絕普入法界故(九橫入無斷故)無變易至於究竟故(十竪歸一極上即圓音十義也)復有十喻如教迹中已辨言六句融通者次經云應知如來音聲非量非無量非主非無主非示非無示疏云一莫窮其邊故非量二隨根隨時有聞不聞故非無量三多緣集故非有主四純一法界生故非無主五當體無生故無能示六巧顯義理故非無示言初師善口天女等者即第四喻合前第三隨根解音也言後師順如水一味等者即第六眾水一味喻第八無邪曲音經云譬如眾水同一味隨器異故水有差別水無念慮亦無分別佛音亦爾一解脫味隨根差別言齊楚俱失者有二說一云莊子徐無鬼篇云齊人蹢子於宋者其命閽也不以完(疏云閽守門也齊之人棄蹢其子於宋仍命守門者形全自以為是)不其求鈃鐘以束縛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鈃音形小鐘也唐亡失也求覔亡子而不出境域束縛鈃鐘恐其損壞貴器以為不慈遺其氣類亦言我是)夫楚人寄而蹢閽者夜半於無人之時而與舟人闘未始離於岑(岸也)而足以造於怨也(楚郢之人因子客寄近於江濱之側救蹢守門之家夜半無人之時輙入他人舟上而舟未離岑岸已共舟人闘打不懷恩德更造怨辭亦云我是慧子之徒此之類也)二云即子虗上林二賦之意初子虗賦中誇楚之雲夢高奢顯侈而焉有先生又說齊地之大云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胷中曾不蔕芥此齊楚相誇則今云互不相許也至上林賦初云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則失矣齊亦未為得也(此則齊楚俱失也)且夫齊楚之事又焉足道乎君未觀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云云)此則並奪之也二釋隨取但取其並奪之喻耳以此二師既不通達十義無礙六句融通故並奪之然此猶縱其各得圓音一義猶半奪也又並為教本下望於分教圓音但是說教之本非即是教又都奪之可知。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十六
音釋
憤
(扶粉切懣也)。
謇
(居件切難乞吃也)。
儳
(仕咸切儳互不齊也)。
詁
(姑五切訓古言也)。
撓
(女巧切攪也)。
挹
(於入切酌也)。
驂
(音參)。
迤
(音以)。
邐
(音里)。
賖
(式車切不交也又遠也)。
侮
(亡甫切侮慢也)。
龜茲
(上音丘國名也)。
鑪
(落胡切鑪冶也)。
鑊
(胡郭切鼎鑊也)。
翌
(與職切明日也)。
閽
(呼昆切守門也)。
蹢
(呈亦反投也)。
蔕
(勅戒切)。
听
(魚謹切)。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十七
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西秦曇牟讖者西秦即乞伏氏或云乞佛氏(姓也)據金城苑川自號西秦當晉武帝大元十二年立號曇牟讖亦云摩讖無讖此云法豐以道法豐盛故為名即中印土人別傳云是伊波勒菩薩六歲出家日誦萬言初學小乘五明諸論後因遇白頭禪師教以大乘十旬(或云十日)交諍方悟大旨遂得樹皮涅槃經本因專大乘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