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會所集。直是人天八部而已。此是下文經中所說二乘不見說喻可知。所以如此顯示者。只就諸人直下頓證頓入無障礙法界。不離目前。不離日用。全是一真佛境界耳。即此說法之會。全彰法界理事事事圓融之妙。不必向外馳求也。故此一品。疏分本末二會。然本會意顯頓證。末會意在漸修。本末一際。頓漸圓融。此會之來意也。
三品名入法界者。入乃能入之智行。法界乃所入之境界。若依人為能證者。即文殊根本之大智。普賢法界之妙行。及諸佛菩薩善友知識已能證入之人。一一皆以淨信正解正修行三門。為能入之具。今善財乃未證之人。今從文殊發起淨信。參多知識。決擇正解。一一皆得一種解脫。是為正修行路。一一隨行證入。是為證得。直至見普賢方證圓滿。故疏首列淨信正解修行證得圓滿五者。為能入之人與法也。然所入之法界。義有多門。難以具列。若究其宗本。唯以一真無障礙法界為宗。通一法身而為其體。良以法身普遍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是上至諸佛。下及六道一切眾生。內而正報根身。外而依報世界。皆依法身建立。以有聖凡依正理事之分。一一區別不同。故轉法身之名而為法界。不出理事二種。故疏釋理法界而有五義。一者性義。以法身流轉五道名為眾生。故在有情而為佛性。一切眾生即法界故。在無情是為法性。即諸法之實體。以一切世界依真而立故。二者因義。一切聖人四念處等法緣此而生故。三者藏義。為諸妄法之隱覆。非凡夫小乘所能緣故。四者真實義。以是眾生之佛性諸法之實相故。五者甚深義。以聖凡平等依正互融無障無礙。故為甚深。上乃理法界也。若約事法界。復有持義。謂一一能持自性。又持諸法之差別種類。不相雜亂。又種族義。即十八界。上通理事。又分齊義。即緣起事法。各各區分不相雜亂。此上通言理事二種法界也。今經所明有四重法界。謂一理法界。二事法界。三理事無礙法界。四事事無礙法界。謂一真之理。全成有相之事。即十法界聖凡依正因果等事。由事攬理成。故理不礙事。理能隨緣。故事即理。如全波即水。全水即波。不相妨礙。故為理事無礙法界。四事事無礙法界者。謂具顯圓融。以理所成之事。即事事皆理。故理既徧而事亦徧。是以一塵一毛能含無盡之事。由事事即理。故一一事法。隨理而融通。是以一塵一毛。不但能含。亦能隨理而徧。故一一塵毛由此含徧之力。故一塵一毛一一皆能含能徧能攝能容。故重重重重無障無礙。以六相圓融。具顯十重玄門。故成事事無礙法界。正是今經所說。法界深玄妙極於此。是為毗盧遮那所證之法界。故文殊之大智所照者照此法界。普賢之妙行依此而修。依此而證。故曰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是為此經之宗極。然善財之所證。如下入彌勒樓閣。入普賢身等。皆一生頓證此無障礙法界。故名所入之法界也。然前信解成行兩番因果。皆依此無障礙法界而說。故今證入。亦入此而已。若欲窮源。具載本疏及法界觀門。故疏多義。亦不出此。
爾時世尊在室羅筏國逝多林給孤獨園大莊嚴重閣。與菩薩摩訶薩五百人俱。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其名曰光燄幢菩薩。須彌幢菩薩。寶幢菩薩。無礙幢菩薩。華幢菩薩。離垢幢菩薩。日幢菩薩。妙幢菩薩。離塵幢菩薩。普光幢菩薩。地威力菩薩。寶威力菩薩。大威力菩薩。金剛智威力菩薩。離塵垢威力菩薩。正法日威力菩薩。功德山威力菩薩。智光影威力菩薩。普吉祥威力菩薩。地藏菩薩。虗空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寶藏菩薩。日藏菩薩。淨德藏菩薩。法印藏菩薩。光明藏菩薩。臍藏菩薩。蓮華德藏菩薩。善眼菩薩。淨眼菩薩。離垢眼菩薩。無礙眼菩薩。普見眼菩薩。善觀眼菩薩。青蓮華眼菩薩。金剛眼菩薩。寶眼菩薩。虗空眼菩薩。喜眼菩薩。普眼菩薩。天冠菩薩。普照法界智慧冠菩薩。道場冠菩薩。普照十方冠菩薩。一切佛藏冠菩薩。超出一切世間冠菩薩。普照冠菩薩。不可壞冠菩薩。持一切如來師子座冠菩薩。普照法界虗空冠菩薩。梵王髻菩薩。龍王髻菩薩。一切化佛光明髻菩薩。道場髻菩薩。一切願海音寶王髻菩薩。一切佛光明摩尼髻菩薩。示現一切虗空平等相摩尼王莊嚴髻菩薩。示現一切如來神變摩尼王幢網垂覆髻菩薩。出一切佛轉法輪音髻菩薩。說三世一切名字音髻菩薩。大光菩薩。離垢光菩薩。寶光菩薩。離塵光菩薩。燄光菩薩。法光菩薩。寂靜光菩薩。日光菩薩。自在光菩薩。天光菩薩。福德幢菩薩。智慧幢菩薩。法幢菩薩。神通幢菩薩。光幢菩薩。華幢菩薩。摩尼幢菩薩。菩提幢菩薩。梵幢菩薩。普光幢菩薩。梵音菩薩。海音菩薩。大地音菩薩。世主音菩薩。山相擊音菩薩。徧一切法界音菩薩。震一切法海雷音菩薩。降魔音菩薩。大悲方便雲雷音菩薩。息一切世間苦安慰音菩薩。法上菩薩。勝上菩薩。智上菩薩。福德須彌上菩薩。功德珊瑚上菩薩。名稱上菩薩。普光上菩薩。大慈上菩薩。智海上菩薩。佛種上菩薩。光勝菩薩。德勝菩薩。上勝菩薩。普明勝菩薩。法勝菩薩。月勝菩薩。虗空勝菩薩。寶勝菩薩。幢勝菩薩。智勝菩薩。娑羅自在王菩薩。法自在王菩薩。象自在王菩薩。梵自在王菩薩。山自在王菩薩。眾自在王菩薩。速疾自在王菩薩。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