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合。
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至)亦無所從來無所至去。
菩薩善根。如生共業。感彼出現。法雲法雨。機感而現。非是先有。一方一所從彼而來。機謝而去。亦非歸生舊所。故體無生滅。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四大雨難知喻。喻深果行。非心境故。
復次佛子譬如大雲(至)乃至一滴無不明了。
上喻。
△下合。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至)若欲思量心必狂亂。
古人釋云。教廣行大。因深果遠。故非預二乘。亦不乖理。
唯除一切世間主菩薩(至)入眾生心無不明了。
但是大機。即世間主。無能所行。即能知之。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五大雨成敗喻。況佛滅惑。成福智德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大雲(至)名為能滅能滅火災。
即壞界之時。
有大雲雨名為能起(至)名為能止能止大水。
即以水止水。
有大雲雨名為能成(至)分別三千大千世界。
△二合。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至)能起一切眾生善根。
上二滅惑成福。
有大法雨名為能止(至)能成一切智慧法寶。
此二滅障成智。即是止觀雙運。
有大法雨名為分別分別一切眾生心樂。
後一權智照機。若無第二。則同二乘無三。同外道無四。增無明無五。非種智此即分上總中法雨令差。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六一雨隨別喻。
復次佛子譬如大雲雨一味水隨其所雨無量差別。
喻佛一味隨諸根器。合前差別。上喻。
△下合。
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至)隨宜說法無量差別。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七勝處。先成喻。文二。初正明。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至)及餘眾生諸所住處。
喻佛勝緣。先濟之德。
△下合。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至)有為善根諸行智慧。
△二牒以釋疑。
佛子譬如大雲雨一味水(至)隨眾生器而有差別。
前中先成。由於業力。此中法異。由於機殊。不乖第六一味之言。
△後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八事別由因喻。喻佛成辨大事之德。亦是德殊。由於智故。文中分三。初蓮華表佛。總中略無。
復次佛子譬如世界(至)名如來出現功德寶莊嚴。
名出現者。表佛現故。而言大者。準五卷大悲經第三云。有千葉故。
徧覆水上光照十方一切世界。
光照十方。金色光也。
時摩醘首羅淨居天等(至)有爾所佛出興于世。
有爾所佛者。有千枚華。表千佛故。故劫名賢。賢善多故。餘多同此。
△二風輪起處。
佛子爾時其中有風輪起(至)能成一切諸如意樹。
即有力。遙持廣前第三建立風輪。
△三結因有屬。
佛子大雲所雨一味之水(至)風輪差別故世界差別。
△二合三。初合蓮華表佛喻。
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具足一切善根功德。
合上大水徧滿。
放於無上大智光明名不斷如來種不思議智。
合生蓮華。謂不斷種性如華。表佛故。
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合上光照十方。
與諸菩薩一切如來灌頂之記當成正覺出興於世。
合知佛當出。
△二合風輪起處喻。
佛子如來出現復有無上(至)殊勝壽命無有窮盡。
此十智光。次第合前。所成唯果德。能成通因果。又能成即實之權。所成唯差別之德。故下結云。一體等。
△三合結因有屬三。初結因。
佛子如來大悲一味之水(至)成就如來出現之法。
即能成之智。合上一味之水。風輪不同。此輪由一節水減。一重輪生。如澄水垽。今推能成。由一味大悲故。
△二結果。
佛子一切如來同一體性(至)出生種種智慧光明。
即所成之大智。從一實智。隨權而生。合上風輪。有差別故。世界差別。
△三結緣。由眾生異。合上眾生。善根不同。兼釋外疑。於中分三。初牒前正理。
佛子汝等應知如來於一解脫味。
一解脫味。即能成之水。水具二義。悲及解脫。二文影略。
出生無量不可思議種種功德。
種種功德。通能所二智。
△二舉外疑情。
眾生念言此是如來神力所。
然感應之道。略有三義。一互相成。二互相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