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心。
為上求下化。故發起勝用。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發我當度脫一切眾生心(至)悉得悟解心。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大發起能事心。
△四顯有何相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周徧心。
以過凡夫地入真。如法中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周徧一切虗空心發意廣大故。
總明悲廣智大。曠若虗空。
周徧一切法界心深入無邊故。
智契深極。
周徧一切三世心一念悉知故(至)一念普現成佛故。
餘八可知。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佛法周徧莊嚴。
△二即安住地中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根。
由前初住之行。令此勝用增上。皆光顯故。名之為根。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歡喜根見一切佛信不壞故。
上一信成就。次六修行成就。
希望根所聞佛法皆悟解故。
樂欲根即近友。樂法多聞。能正觀故。
不退根一切作事皆究竟故。
不退者。即不著名利。於三昧中。亦無愛著。及貪求故。
安住根不斷一切菩薩行故。
安住者萬行念念現在前故。
微細根入般若波羅蜜(至)究竟一切眾生事故。
此二悲智不斷上皆教道。
如金剛根證知一切諸法性故。
即證道之修。後三即迴向成就。
金剛光燄根普照一切佛境界故。
總求一切地智故。即金剛智。照徹法性故。
無差別根一切如來同一身故。
別求法身。
無礙際根深入如來十種力故。
求功德身。謂十力等。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大智圓滿根。
△二有六門。明第二地中行。初二明發起淨。初門自分。直明深心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深心。
晉經及論皆名直心者。然深心有二義。一於法殷重名深。即樂修善行。二契理名深。深入理故。若語直心。但有後之一義。正念真如法故。今文具二。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不染一切世間法深心。
由契理。
不雜一切二乘道深心。
由修行。
了達一切佛菩提深心(至)具足一切微細智深心。
此七廣上契理。
修一切諸佛法深心。
此一顯前修行。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清淨深心。
△二勝進加以增上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增上深心。
即勝進上求增殷重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不退轉增上深心積集一切善根故。
樂修善行。
離疑惑增上深心解一切如來密語故。
標契理。次三成上離疑。
正持增上深心大願大行所流故。
出所因。
最勝增上深心深入一切佛法故。
彰所入。
為主增上深心一切佛法自在故。
成德自在。後五成上積集善根。
廣大增上深心普入種種法門(至)成熟一切眾生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清淨增上深心。
△二有四門。自體淨中行。彼約別地之行。但明於戒。而有三聚。今文分二。初攝善律儀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勤修。
通修十度。即攝善法戒律儀亦在其中。以地相望。是修位之首。故特名勤修。晉經名方便。方便修起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布施勤修悉捨一切(至)轉至一切眾生心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無上大智慧勤修。
△二有三門。饒益有情戒中行。初解諸善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解。
此門總顯智。於諸善決起勝解。地經約戒。但解十善。晉經名樂。修由有決解。故樂修習。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最上決定解(至)隨意隨時成佛故。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決定解。
△二解世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解知諸世界。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