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出生佛法道(至)徧一切虗空界故。
此二無間普徧。
殊勝行是出生佛法道(至)以一切善法資持故。
後二勝行攝生。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大丈夫名號。
△二顯立殊勝之名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大丈夫名號。
由德行內增故。嘉名外立。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名為菩提薩埵(至)名為勝薩埵覺悟勝法故。
上四從境立名。
名為最勝薩埵(至)名為上薩埵起上精進故。
此二約當體受名。上皆自利。
名為無上薩埵(至)名為力薩埵廣知十力故。
此二利他。
名為無等薩埵世間無比故。
通顯勝具二利故。上皆自分因名。
名為不思議薩埵一念成佛故。
後一勝進果稱。上皆隨德立假名。故瑜伽四十六。明菩薩隨德假名。有十六種。初名菩提薩埵。十六名為法師。顯揚第八。莊嚴論十二。皆同此說。又商主天子經。五義立名。恐繁不會。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得此名號則成就菩薩道。
△二修行對治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道。
地經寄位。廣明三十七品。今約實位。故增數顯十。皆為對治。並是正道。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一道是菩薩道(至)出生智慧及方便故。
上二并後一。名義皆不共。
三道是菩薩道行空無相無願不著三界故。
三道則名義俱共。次六名共小乘。義唯實教。
四行是菩薩道(至)善能分別智慧境界故。
定根知三昧入出。
六通是菩薩道(至)知諸眾生死此生彼故。
天眼通見。死此生彼。
天耳悉聞諸佛說法(至)普及一切無間斷故。
於六念上。加念眾生。為大悲故。亦是廣七覺中。一念覺故。餘例此知。
隨順菩提八聖道是菩薩道。
八正思惟。順一切智。
所謂行正見道(至)入九次第定是菩薩道。
九次第定。皆寂用雙行。
所謂離欲恚害而以一切語業說法無礙。
初禪離欲恚害。而逆化眾生。亦用欲等言說。故云一切語業。
滅除覺觀而以一切知覺觀教化眾生。
二禪雖無覺觀。不壞淨覺。以為說因。
捨離喜愛而見一切佛心大歡喜。
三禪離喜。而生法喜。
離世間樂而隨順出世菩薩道樂。
四禪離樂。而受解脫道樂。
從此不動入無色定而亦不捨欲色受生。
明四無色定。但總相顯勝。
雖住滅一切想受定而亦不息菩薩行故。
即滅盡定。此定雖盡。滅諸不恒行心心所法。及滅恒行染汙一分。而以厭患想。受為先故。名滅想受。定由非麤想。猶有細想。是捨受故。今實教明。即受等性滅。故不息菩薩行。是以七地云能念念入亦念念起等。餘如三地及七地中辨。
學佛十力是菩薩道(至)而不捨離諸菩薩行。
六徧一切下。是一切至處道智。八是天眼。九是宿命。今三世悉知。況乎宿命。餘如初會中辨。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至)如來無上巧方便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八十九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九十(入第五十七經下半)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五有二門。明五地中行。初門明勝慢對治行。後門明後二分中行。今初分二。初總標四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無量道(至)無量莊嚴道。
以此四門同顯道義。義皆無量。類例相從。故總標之。約義須分故。後二屬後。
△二別明初門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道。
謂十平等心。及隨如道行。皆是菩薩正道所游路故。以觸境皆如。道無不在。況虗空等十。一一無量。道豈有涯。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
十中初四各一無量。後四即佛界無量。
虗空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
虗空無量。亦橫亦豎。
法界無邊故菩薩道亦無量。
法界非橫非豎。虗空法界約無分量。餘八廣多無量。兼無分量。
眾生界無盡故(至)劫數不可盡故菩薩道亦無量。
劫數即豎論無量。餘七橫論無量。
一切眾生語言法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
語言亦屬眾生。亦是調伏界無量。
如來身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至)菩薩道亦無量。
△四結。
是為十。
△二無量助道法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