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不舉。則正受現前。不智不愚。則雙契中道。
動轉戲論一切皆息。
起念止觀。皆成動轉。雙非再遣。未離戲論。雖止觀雙運。而無心寂照。則一切皆息。
得佛所行平等境界(至)不遲不速審諦經行。
隨所履道。即是法門。
△三明諸侍從。
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至)住在虗空放大光明。
不無表法。恐煩不說。
△二敬。
時善財童子詣比丘所頂禮其足曲躬合掌。
△三問。
白言聖者我已先發(至)云何修菩薩道。
△三正示法界二。初示依緣得法三。初總序。
善見答言善男子我年既少。
初入行位。故云年少。
出家又近。
創離十住之家。名為出家又近。
我此生中。
略有二義。一念劫圓融故。如毗目處說。二顯解行生。非見聞生故。
於三十八恒河沙佛所淨修梵行。
供三十八恒沙者。過前位故。
△二明所修時分。
或有佛所一日一夜(至)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大劫。
△三所作成益。
聽聞妙法受行其教(至)滿足六種波羅蜜海。
自修願智行。
亦見彼佛成道說法(至)住持遺教乃至滅盡。
見其果用。
亦知彼佛本所興願(至)清淨一切佛波羅蜜。
知佛修因。
△二顯法業用。
又善男子我經行時(至)三世分位智光明願力故。
有十二句。各先辨業用。後出所由。然皆不出願智行三。如文思之。總云一念者。以得無依無念智故。無法不現。
△二謙己推勝二。初謙己結前。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隨順燈解脫門。
名隨順燈者。用無念之真智。順法順機。無不照故。
△二推勝知多。
如諸菩薩摩訶薩如金剛燈於如來家真正受生。
初句為總亦是別顯家族勝。上但云燈。照未必常。故今推之。明金剛智燈。親證真如。為真正生。則常照矣。不同解行生也。
具足成就不死命根。
二報命勝。由所證常故。即金剛義。
常然智燈無有盡滅。
三內智勝。如於所證。無盡滅故。即是燈義。
其身堅固不可沮壞。
四報體勝。法性成身。相不遷故。亦金剛義。
現於如幻色相之身(至)必令種植廣大善根。
五明業用勝。即對上隨順義。以是即體之用故。皆不可壞。餘並可知。
如是之人難可得見(至)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至)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六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為欲究竟(至)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第二自在主。寄饒益行。文六。初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受善見比丘(至)前後圍繞向名聞國。
國曰名聞者。能持淨戒。現世界故。
周徧求覓自在主童子。
三業無非。六根離過。故得自在。則戒為主矣。戒淨無染。故云童子。
時有天龍乾闥婆等(至)今此童子在河渚上。
河渚上者。若持淨戒。生死愛河不漂溺故。又無量福河。常流注故。
△二見敬諮問。
爾時善財即詣其所(至)所共圍繞眾聚沙為戲。
恒沙功德由戒積集。
善財見已頂禮其足(至)云何修菩薩道願為解說。
△二正示法界二。初舉法門名體。
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於文殊師利童子所修學。
文殊所學者。有智能護戒故。
書。
能詮止作分明故。
數。
表四重十重。乃至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故。
筭。
一一之因。感幾何果故。
印。
持犯善惡。感果決定故。
等法。
等餘醫方。成五明故。上明所學。下辨所悟。
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門。
工巧神通。皆知所為故。亦表修戒。發定慧故。
△二明業用三。初總明。
善男子我因此法門故(至)書數筭印界處等法。
△二雜辨諸明。
亦能療治風癇消瘦(至)增長決定究竟清淨。
△三廣辨知筭二。初辨能筭之數。
善男子我亦能知菩薩筭法(至)一不可說不可說轉。
△二筭彼所筭。
善男子我以此菩薩筭法(至)一切諦名皆悉了知。
△四謙己推勝。
善男子我唯知此一切工巧(至)發其殊勝智慧光明。
△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海住。
近海而住故。安住於忍。如海包含故。
有優婆夷名為具足。
一器之中。無不具故。忍器徧容一切德故。忍辱柔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