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常色。
增長成就難屈伏行。
四即常力。
善能了達無上食行。
五即常辯。
成就無盡大威德力降魔怨。
六亦常力。與上常力為一果。
為得好飲而充足者(至)諸佛如來上味之相。
上味之相者。四牙皆有甘露泉故。
為得車乘而充足者(至)既聞法已還歸本處。
△四謙己推勝。
爾時居士為善財童子(至)彼諸功德自在神力。
△五指示後有。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師子宮。
禪定無亂。如彼深宮處之。則所說決定。作用無畏。故以為名。
彼有長者名法寶髻。
綰攝眾亂。居心頂故。定含明智。加以寶名。以喻顯法。名法寶髻。
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六戀德禮辭。
時善財童子歡喜踊躍(至)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二(入第六十六經)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第五法寶髻長者。寄無癡亂行。文六。初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於明智居士(至)周徧推求寶髻長者。
△二見敬諮問。
見此長者在於市中。
表處閙忘懷。亂中常定故。
遽即往詣頂禮其足(至)我乘此道趣一切智。
△三授己法界四。初執手相引。即授法方便。
爾時長者執善財手將詣所居示其舍宅。
顯加行智。歸正證故。
△二示其所住。即正授法界。
作如是言善男子且觀我家。
△三正證法界二。初總。
爾時善財見其舍宅(至)其宅廣博十層八門。
如八角塔形。層門二事。各有三義。層別中解。門三義者。一通約所修之道。以八正為門。八正通入諸位中故。二約所依之道。即以八識為門。於眼根中。入正定故。根若能入。境則可知。三約教顯理。即四句入法。教理各四。故有八門。謂若失意。有空俱泯。便成四謗。得意通入。並稱為門。尋教得解。即教四門。於理得解。即理四門。
△二別。
善財入已次第觀察。
十層具三義者。一表十地。
見最下層施諸飲食。
一施食。顯初地行檀。
見第二層施諸寶衣。
二地持戒。以慚愧為衣服。
見第三層布施一切寶莊嚴具。
三地忍行。以為嚴具。
見第四層施諸采女并及一切上妙珍寶。
四地道品。為內眷屬。精進可珍。
見第五層乃至五地(至)諸三昧行智慧光明。
五地文顯。
六地般若現在前故。文中有三。先總。
見第六層有諸菩薩(至)分別顯示般若波羅蜜門。
次別顯十五門。
所謂寂靜藏般若波羅蜜門。
照體即寂。而無不包。
善分別諸眾生智般若波羅蜜門。
即寂之照。無機不鑒。
不可動轉般若波羅蜜門。
外緣不轉。
離欲光明般若波羅蜜門。
內照無求。
不可降伏藏般若波羅蜜門。
惑境不摧。
照眾生輪般若波羅蜜門。
徧摧諸惑。
海藏般若波羅蜜門。
包含勝德而甚深。
普眼捨得般若波羅蜜門。
普見法界而無礙。
入無盡藏般若波羅蜜門。
一即無盡。
一切方便海般若波羅蜜門。
巧化無邊。
入一切世間海般若波羅蜜門。
內證世間。
無礙辯才般若波羅蜜門。
外演勝辯。
隨順眾生般若波羅蜜門。
曲隨物欲。
無礙光明般若波羅蜜門。
事理交羅。
常觀宿緣而布法雲般若波羅蜜門。
觀緣授法。
後總結上文。
說如是等百萬阿僧祇(至)悉能聞持諸佛正法。
七地有殊勝行。知種種教法。故云得如響忍。
見第八層無量菩薩(至)而為上首演說於法。
含於二位。一八地得無功用神通。能於二種世間自在。二即九地法師一音能演。
見第九層一生所繫諸菩薩眾於中集會。
亦二位。一即十地。二即等覺。此位俱可為一生故。
見第十層一切如來(至)如是一切悉使明見。
即如來地。
二表十行。謂以十行即十度故。前七文顯。八大願所成神通等故。九一生所繫力最上故。十唯至如來智方滿故。此即當位自攝諸位。向攝十地。即攝後諸位。故以十層雙表二義。還如海幢。當位攝盡。十位纔竟。說成佛故。前寄第六位攝此寄第五位攝。前約正報攝。此約依報攝者。皆顯位勝前故。
三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