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深重。
聖者為我師與我無上法無量無數劫不能報其恩。
△三諮問法要。
爾時善財說此偈已(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前來已覩解脫之用。是故不問云何修行。但直徵名。文有三問。
△三授己法界。前即默授。今方言授。於中有二。初答名問。後答發心久近。所以不答成菩提者。有二意故。一顯悲增。如休捨說。二顯久成。示居因位。故下所救。千佛尚已久成。況能救耶。前中二。初標名。
夜神告言善男子此解脫門名教化眾生令生善根。
謂現身廣化。令生諸善。究竟得佛。故名為根。
△二顯其業用。謂契理之用。故用而無涯。動寂無二。於中有三。初明內契理事。
我以成就此解脫故(至)性皆不實無有差別。
△二大用無涯。
而恒示現無量色身所謂種種色身。
約其類別。
非一色身。
非一。約一類而多。下可思準。
無邊色身清淨色身(至)現普賢菩薩像色身。
略顯九十八種色身。并初後標結。即成百身。起信等論明八地。當色自在地故。此廣辨色身。
△三總結深廣四。初結所作之業。
念念中現如是等色相身(至)捨不善業住於善行。
△二結能現因。
善男子當知此由大願力故(至)大慈力故作如是事。
△三雙結寂用無礙。
善男子我入此解脫(至)而能示現無量色身。
△四結成深廣。
一一身現無量色相海(至)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二答發心久近二。初歎深許說三。初牒問許說。
善男子如汝所問(至)承佛神力當為汝說。
△二歎法甚深二。初法說。
善男子菩薩智輪(至)如是諸劫分別顯示。
上標。下釋。先正釋。
何以故菩薩智論本性清淨。
本性約理。
離一切分別網。
離分別約智。
超一切障礙山。
超障約所。斷後釋妨。
隨所應化而普照故。
既無長短今說長短者。為利生故。欲長則長。顯法根深。欲短則短。顯法超勝。
△二喻顯有五。初皎日隨時喻。
善男子譬如日輪無有晝夜但出時名晝沒時名夜。
謂日體恒明。映山出沒喻。智無三世心障見殊。
菩薩智輪亦復如是(至)言其止住前劫後劫。
△二日輪現影喻。
善男子譬如日輪(至)而彼淨日不來至此。
謂白日無來。隨處隱顯喻。智輪常寂。機見短長。
菩薩智輪亦復如是(至)現眾生前教化調伏。
△三虗舟運物喻。
佛子譬如船師常以大船(至)而度眾生無有休息。
喻於菩薩無住攝生。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至)未曾分別劫數長短。
△四太虗無礙喻。
佛子如太虗空一切世界(至)盡未來劫持一切剎。
喻於菩薩無功益物。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至)而無憂喜疲厭之心。
△五幻化無真喻。
善男子如幻化人(至)憂喜生死十種之事。
喻即用而寂。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至)無取無捨無安無怖。
然上諸夜神歎深。皆倣斯法喻。
△三結承力為說。
佛子菩薩智慧雖復如是(至)滿足大願成就諸力。
△二正答所問。先長行。文三。初善光劫中行因得法二。初明最初佛所修證三。初古佛出興。
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至)已成熟者演說正法。
△二先王治化。
是時國王名曰勝光(至)調伏彼故造立囹圄。
囹圄者。周之獄名。
枷鎖禁閉無量眾生於中受苦。
△三夜神修因三。初在家本事十。初悲救罪人。正答發心之始。
王有太子名為善伏(至)或以煙熏或被榜笞。
榜笞捶擊也。
或遭臏割。
臏謂刖足之流。
倮形亂髮飢渴羸瘦(至)願垂寬宥施以無畏。
△二臣議非理。
時王即集五百大臣(至)有哀救者罪亦至死。
△三請代囚命。
時彼太子悲心轉切(至)應捨身命而拔濟之。
△四臣執令誅。
時諸大臣共詣王所(至)不責治者王之寶祚。
祚即位也。易云。聖人之大寶曰位。
亦不久立王聞此言赫然大怒令誅太子及諸罪人。
△五王后哀祈。
王后聞之愁憂號哭(至)唯願大王赦太子命。
△六王奪子志。
王即迴顧語太子言莫救罪人若救罪人必當殺汝。
△七太子確救。
爾時太子為欲專求(至)身當受戮王言隨意。
△八母請修因。
爾時王后白言大王(至)然後治罪王即聽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