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法空清淨(至)不捨離不缺減三昧。
於境不捨離等者。凡夫染境。二乘捨境。權教縱觀。空有互陳。並為缺減。若圓修者。觸目對境。窮盡法源。不取不捨。故央掘經云。摩訶衍者。所謂彼眼根。於諸如來常了了分明見。具足無減脩等。又云。所謂眼入處。於諸如來常明見來入門。具足無減修等。
普見一切佛出興三昧(至)善知識所無過失三昧。
△三結。
佛子菩薩成就(至)處處值遇諸善知識。
△三詰遇友者。既定慧雙游。無境不契。並為道品。則真友懸通能如是行。為護正法堂也。
△二問。
說是語時善財童子(至)城邑聚落求善知識。
△三答。文有四法。
羅剎答言善男子汝應普禮十方求善知識。
一以友無不在故。
正念思惟一切境界求善知識。
二以法為體故。
勇猛自在徧游十方求善知識。
三身同友徧故。
觀身觀心如夢如影求善知識。
四智與境合故。如夢如影。又前三離境界相。四則離心緣相。求善友者。幸思此言。
△二見敬諮問三。初見三。初覩依二。初受行其教。躡前起後。
爾時善財受行其教。
近躡羅剎之言。遠通前三勝友。以前二神並未答故。即由前來三位調練故。得覩斯勝報。
△二正明所見三。初明蓮華。
即時覩見大寶蓮華從地涌出。
所證法界。自性無染。故曰蓮華。無明既開。不離心內。如從地涌。亦表性淨萬行之因。從法性地而出現故。此即十定中普賢之華也。
金剛為莖妙寶為藏(至)無數寶網彌覆其上。
△二明上樓觀。
於其臺上有一樓觀。
謂能證權實二智。依於所證。而重現故。
名普納十方法界藏。
智包無外。云普納十方。
奇妙嚴飾金剛為地千柱行列。
總攝五位。自分勝進。故云千柱行列。
一切皆以摩尼寶成(至)階陛欄楯周帀莊嚴。
其一一事皆有所表。恐厭繁文。
△三明樓觀中寶座。
其樓觀中有如意寶蓮華之座。
即智體自空故。樓中有座。
種種眾寶以為嚴飾。
空具性德故。廣顯莊嚴。
妙寶欄楯寶衣間列(至)不可思議微妙功德。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一十三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一十四(入七十六卷第六紙)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二見友正報二。初結前標後。
爾時善財見如是座(至)於一切眾生前現淨色身。
前但明主座。今雙結主伴。
△二別顯身雲二。初身相二。初萬類難思身二。初顯別相。
所謂超三界色身(至)同於如來無分別故。
文有四十種身。或唯約事。如普徧色身。或唯約理。如十二十三無滅身。以本無生起。滅亦不為滅故。或事理交徹。如三十二及三十五無生不生色身。以事顯理故。於中無生則約自願所成。無別有生。不生則隨他而現。生即不生。餘可思準。
△二明通體。
如是身者非色所有(至)已得成就寂滅身故。
謂離有取蘊故。
△二一類超勝身。
爾時善財童子(至)乃至超過人女身。
唯約女故。
△二身業二。初總標。
現如是等無量色身饒益眾生集一切智助道之法。
△二別顯二。初明十度行。
行於平等檀波羅蜜大悲普覆一切世間。
一檀。
出生如來無量功德。
二出生戒。戒能生長故。
修習增長一切智心。
三進。
觀察思惟諸法實性獲深忍海。
四忍。
具眾定門住於平等(至)心常正定未甞動亂。
五定。
恒轉清淨不退法輪(至)恒以智慧觀法實相。
六般若。
見諸如來心無厭足(至)入佛無量清淨法身。
七方便。
成就大願淨諸佛剎究竟調伏一切眾生。
八願。
心恒徧入諸佛境界(至)速疾增長一切智力。
九力。
得佛智光普照一切(至)心恒納受一切法。
十智。唯精進在於忍前。餘皆如次。
△二明二嚴行。
修習一切如來功德(至)願為一切菩薩之母。
為佛母者。是其本行故。
△二設敬。
爾時善財童子見摩耶夫人(至)摩耶之前恭敬禮拜。
自道已深。故現身等彼。上二並是住體徧應。
即時證得無量無數(至)并其眷屬合掌而立。
△三諮問。
白言大聖文殊師利(至)無空過者漸來至此。
所以敘文殊等者。若約等覺。則因位極故。若約會緣。從初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