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1-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疏注-唐-澄观-第242页

為善財讚菩提心。即是歎法。文二。初結前生後。
  爾時彌勒菩薩(至)令無量百千眾生發菩提心已。
  △二正歎四。初標歎發心。
  告善財言善哉善哉(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二正明讚歎發心之器。成其利益。
  善男子汝獲善利(至)已為善友共所攝受。
  △三廣舉菩提心德釋成二。初徵。
  何以故。
  徵意云。所以歎善哉獲善利者何耶。
  △二釋。意云。大菩提心具眾德故。文有二百二十一句。皆通三種發心。頓具諸位功德。且分為二。初一百一十八句。明菩提心。徧該諸地。後一百三句。明菩提心。頓具諸位功德。又前多明信成就及解行發心。後段多明證位發心。是故經文多云得也。又前段明菩提心殊勝功德。高齊佛果。後段喻菩提心自在功德。廣多無量。今初段中分二。初別明。文通橫豎。橫則一一發心。皆具諸句之德。豎則別配諸位發心。以從菩薩種性。至於究竟。不出三種發心。故光統配十二住。分十二段。初種性住。
  善男子菩提心者(至)能持一切諸世間故。
  今初三句。即種性住。故云如種如田亦如大地。皆是種子發生之義。
  △二明勝解行住中之益。
  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至)能放種種法光明故。
  △三極喜增上住。
  菩提心者猶如淨目(至)一切願中得自在故。
  皆初地中義故。
  △四戒增上住。
  菩提心者猶如大海(至)不染一切世間法故。
  △五增上心住。
  菩提心者如調慧象(至)能熏法界悉周徧故。
  △六覺分相應增上慧住。
  菩提心者如善見藥王(至)菩提心者如毗笈摩藥。
  毗笈摩者此云普去。
  能拔一切諸惑箭故(至)能清一切煩惱濁故。
  △七諸諦相應增上住。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至)能護一切理心故。
  △八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住。
  菩提心者猶如利刀(至)能拔一切身見刺故。
  △九無相有功用住。
  菩提心者猶如臥具(至)能雨一切妙法雨故。
  △十無相無功用住。
  菩提心者猶如命根(至)出生一切覺分寶故。
  △十一無礙解住。
  菩提心者如好種性(至)不取聲聞解脫果故。
  言壽行者。梵本云。則為礠石不吸聲聞解脫果故。
  △十二最上菩薩住。
  菩提心者如淨瑠璃(至)能伏煩惱阿修羅故。
  梵本云。因陀羅網。網取煩惱阿修羅故。
  菩提心者如婆樓那風。
  此云迅猛風也。
  能動一切所應化故(至)一切世間應供養故。
  其中文義。皆與彼位相應。恐繁不屬。故始於種子。終於惑習。明豎義彰矣。然斷習等推功歸本。由初發心。則橫具諸德。於理明矣。
  △二總結。
  善男子菩提心者(至)普能攝取一切智道。
  即知功成。由於始簣。故初心具於諸德況復初後圓融。
  △二有一百三句。明菩提心自在功德。於中各有喻合之文。說聽之人所見深遠。故所引喻多非凡境。亦顯不共菩提心故。雖通橫豎。且約豎配。文分五段。初有七句。攝十住德。次有十句。攝十行德。三有九喻。攝十迴向。四六十句。攝十地德。五十七句。攝等覺位。以金剛智。終成無上大菩提故。其間梵語。廣如音義。翻對解釋。今初攝十住德。
  善男子譬如有人(至)諸覺觀煙不能熏害。
  覺心自性。離惡覺等。
  善男子譬如有人(至)一切智樹初無所損。
  △二攝十行德。
  善男子譬如帝釋著摩尼冠(至)煩惱龍蛇不能為害。
  △三攝十迴向德。
  善男子譬如帝釋著摩尼冠(至)猶如法界性清淨故。
  △四有六十喻。攝十地德。即分為十。初四攝初地德。
  善男子譬如有寶(至)一切功德悉於中現。
  △二有三喻。攝二地德。
  善男子如有寶珠(至)心王大寶餘無及者。
  謂持戒頭陀等淨功德故。
  △三有四喻。攝三地德。
  善男子譬如有人(至)令其具足智慧清涼。
  入諸禪定。離惑熱等故。
  △四有四喻。攝四地德。
  善男子如須彌山(至)悉得同其一切智色。
  同一切智燄。得無漏故。
  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樹(至)百千劫熏所不能及。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一十七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一百一十八(入第七十八經下半)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五有四喻。攝五地德。
  善男子如海島中(至)非業惑等能變其心。
  入塵利人。不染俗故。
  善男子譬如小火(至)而其心燈無減無盡。
  △六有六喻。攝六地德。
  善男子譬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