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5-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行愿品疏-唐-澄观-第109页

。後善子彼善知識下。別顯能益善財。彰有緣故。設雖德滿。非己有緣。亦難求故。
  二善男子汝今不應修一善根下。能求大心法應爾故者。即廣誡勸。於中二。先誡勸求法。後誡勸事友。
  [△@○]前中亦二。先標不應誡其怯劣。後何以故下。釋所應作。令其廣修。文中二。先徵。後釋。釋中亦二。先別明應修後結略顯廣。前中。舊經有九十八門。今有一百五十門。分為十段。初四門上求菩提行。二應化下六門。下救眾生行。三應斷下十五門。斷障出離行。四應銷下十五門。淨自根欲行。五應生無量淨信力下十門。力用自在行。六應分別下九門。攝法治感行。七應辨下九門。供佛攝生行。八應入無量總持門下。三十一門。悲願深廣行。九應入無量差別心下。三十三門。證入圓滿行。十應知不思議如來功德下。十八句。上入佛境行。二善男子舉要言之下。結略顯廣。以別陳難具故。(下第三十三經)。
  [△@○]第二復次善男子汝因此故下。誡勸事友。於中四。第一略明誡勸。第二廣釋所以。第三教事友方。第四結德無盡。今初。先一句牒前起後。謂因前廣行。故須事友。後求善知識下。正明誡勸。誡其去過。勸其承事。文有十句。九云見隨順煩惱行勿生嫌恠者。善友二種。一實。二權。權行非道。內外生熟。善巧難知。故不應恠。實復有二。一行。二解。今但求解。不應觀行。故智論五十云。有目跛人。猶能示道。如有偈云。若人戒足雖羸劣。而能說法利多人。如佛世尊應供養。愛彼所說故相似。什公常言。譬如淤泥中而生於蓮華。智者觀蓮華。勿覩於淤泥。解行全具。人中之寶。復何可言。餘九可知。
  [○@、]第二何以故下。廣釋所以。於中。先徵。後釋。先徵意云。但自廣修。足成大道。何要事友廣誡勸耶。
  後釋意云。法假人弘。友多成益故。文中二。第一正明友能成益。第二重復徵釋。
  [△@、]今初有三。一能成勝行故。二護令離惡故。三結益無盡。今初有三十七句。句是一行。並顯可知。二善男子一切菩薩由善知識任持不墮惡趣下。三十八句。護令離惡。然由即因義。欲分二義。故改因為由。三善男子由依止下。結益無盡。能滿大因。可知。
  [△@、]第二何以故下。重復徵釋。先徵意云。善惡由己。善友何能令我成行而離惡耶。後釋意云。成行離惡。由友示故。於中二。先正正明德由友成。後廣顯友德。前中二。先明能止諸惡。釋成護令離惡。謂令離惡因。因立果衰。豈非友力。後能顯示菩提路下。明能進善。釋上能成勝行由示能行。豈非友力。
  二善男子善知識者如軌範師下。廣顯友德。謂既攝德無盡故。決能成益。於中二。第一別明。第二結勸。
  ▲前中有一百二十門。前一百一十門。舊經所無。然門各一行。法喻間說。且依法喻。通分為五。初八門喻明。二能斷疑網下十八門。法說。其十四五二門。喻明。亦合就法。三猶如羂索下三十五門。喻明。其間一兩門法。亦合為喻。四為能覺悟下。四十九門法說。五復次善男子善知識者猶如慈母下十門。喻明。所以法喻間說者。次明燭類之德不可窮故。
  ▲二善男子汝今若能下。結勸令依。第三復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下。教其事友之方於。中四。先教起心行。二令起勝念。三結勸令修。四徵釋所以。今初。即務於謙恭。精勤包納。二復次善男子應於自身下。令起勝念。即身友對辨。以彰勝益。文有十喻。喻各四事。然其四事。即是涅槃四近因緣。初即具四之人。二親近善友。三即聽聞正法。四即正念思惟。如說修行。餘並文顯。三善男子汝應發如是心下。結勸令修。四何以故下。徵釋所以。先徵。後釋。先徵意云。何以惡起如是心耶。後釋意有二。先明若起此心淨志願故。後復次下。重顯善友具勝德故。第四善男子我今略說下。結德無盡。以別說難窮故結廣從略。於中二。先寄數結多。皆言十者。以顯無盡。況阿僧祇。意顯無數。復不可說辯說不能及。非獨大數最後數也。後善男子我復略說下。總收結多。言一切故。既云一切。何獨百千。彌表寄數。顯無盡耳。
  [○@△]第二爾時善財童子白言下。善財問法。此下明十二頭陀。舊經所無。於中二。先問。後答。今初。先牒前所說。云何能於下正問。可知。後時德生童子下答。上問意云。善及勝行。無量無邊。欲總圓滿住持不失。要由阿行。故。今答云。要唯淨戒。戒如平地。萬善依生故。賢首品云。戒能開發菩提本。學是勤修功德地。於戒及學常順行。一切如來所稱美故。梵網經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若不持戒。尚不能得疥癩野干之身。況人天身。況菩薩道。故成萬行。先須持戒。文中二。第一總明。第二別顯。
  [△@○]前中有三。初明二戒能成友善。菩薩戒者。謂不共小乘。兼防意地。三聚圓滿。先人為功。別解脫戒。大小通修。但制身口。宗明止惡。防斷自身。別別離過。名別解脫。次如佛所說下。反釋無戒。不能調伏。顯是菩薩。後若諸菩薩下。辨於能成二戒之行。即是頭陀。
  [△@○]第二善財童子下。別釋中二。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