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34-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华严宗-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科-宋-师会-第4页

>  初引寶性(答論)二引佛性(二)
  初示本義(又佛)  二指過失(解云)
  五談無談有難(問前)六有了不了答(二)
  初引文(答亦)  二解義(解云)
七據權進退難(三)
  初生界有盡問(問若)  二生界無盡問(如其)  三無性善成問(依如)
八依實縱奪答(二)
初總通諸妨(二)
初牒難奪破(二)
初牒生起增減(二)
  初指述(答若)  二引經(是故)
二避失隨增減(二)
  初指迷(設避)  二引經(是故)
二引教申宗(二)
初申正理(二)
  初示無增減(又文)  二徵釋所由(何以)
二喻結成(二)
  初引喻(猶如)  二合結(當知)
二委破餘難(三)
初指失(二)
初牒難正破(二)
  初牒難(又為)二正破(二)
  初德無報細破(是即)  二悲無教網破(又今)
二詳破對執(二)
  初牒封執(又若)  二指紕謬(然彼)
  二示理(又本)  三結過(是故)
  九以理從事難(問夫)十會事從理答(三)
初廣明性種(三)
初示相(二)
  初正說(答以)  二指成(梁攝)
二引教(三)
  初引二論(又彼)二會瑜伽(二)
  初始教會本論(此與)  二終教會寶性(寶性)
三引涅槃(又涅)
三結說(此等)
二略辨習種(其習)  三通明性習(又起)
三一乘(二)
  初同教(第三)二別教(二)
  初正顯(二緣)  二別示(若隨)
二問以具成(二)
  初問(問云)二答(二)
  初分門(答此)二演釋(二)
初約法辨隱顯相收(三)
  初標示(初義)  二徵釋(何者)  三顯玄(義雖)
三約頓教(三約)
三結(上來)
○第三行位差別(二)
  初牒章通示(第三)二依義別釋(三)
初小乘(四)
  初位相(初者)  二不退(二不)  三行相(其行)  四問顯(問何)
二三乘(三)
初始教(三)
初位相(二)
  初總別牒分(若依)二就別演釋(二)
初迴心(二)
初顯相(二)
初正顯(二)
  初明見等四五(一為)  二明乾等十地(又亦)
二指廣(又此)
二問成(問何)
二直進(三)
初顯相(三)
  初示本教(二為)  二似小乘(又以)  三似迴心(又亦)
二問成(二)
  初直問似小乘(問何)  二轉問為直進(問若)
三引示(二)
初所似(二)
  初示聲聞(即如)  二例緣覺(如說)
二能似(於菩)
二不退(二)
初通辨三乘(二)
  初正示(二不)  二指判(當知)
二別明菩薩(亦可)
三行相(二)
  初引示(三明)  二判釋(解云)
二終教(五)
初位相(二)
  初直示(若依)二揀顯(二)
  初揀影小(亦不)  二揀信心(又於)
二不退(二)
  初正顯(又仁)  二轉釋(設本)
三行相(其行)  四結判(是故)  五問成(問此)
三頓教(二)
  初約離言(若依)  二約寄言(若寄)
三一乘(二)
  初牒分(若依)二釋相(二)
  初同教(一攝)二別教(三)
初釋相(二)
  初標分(二據)二列釋(三)
初約寄位顯(二)
初六位互融(二)
  初正明(一約)  二引證(經云)
二因果無二(又以)
二報明位相(二)
  初牒分(二約)二演釋(三)
  初見聞位(一成)二解行位(二)
  初引天子(二亦)  二引善財(又如)
三證果海(二)
  初引示(三證)  二釋顯(當知)
三約行明位(二)
  初行中二位(三約)二位內行相(二)
初解行位(四)
初所感身土(二)
  初正明(其身)  二料揀(若三)
二所起化用(又彼)  三福所感寶(其福)  四依位結成(當知)
二信滿位(若約)
  二料揀三別成(十四)
  初疑三濫一問(問前)  二揀一異三答(答彼)  三一三位同問(同義)  四寄三顯一答(答為)  五後位何用問(問既)  六一中一切答(答說)  七初後義例問(問若)  八始末義齊答(答實)  九位無階降問(問若)十善巧安立答(二)
  初示義(答以)  二顯融(但以)
十一信初信滿問(問若)  十二寄三得位答(答若)  十三是住非信問(問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