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34-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华严宗-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科-宋-师会-第5页

十四行佛非住答(答由)
○第四修行時分(五)
初小乘(二)
初約三人(三)
  初示三根(第四)  二明劫量(此中)  三問釋成(問何)
二約二身(二)
  初法身(又依)  二生身(生身)
二始教(三)
初正明時劫(三)
  初正明(若依)  二劫量(但此)  三依身(仍此)
二示修相好(又依)  三問答釋成(問三)
三終教(三)
初定三無數(三)
  初定三祗(若依)  二成報佛(又此)  三無百劫(文亦)
二不計劫數(二)
  初勝天王(二不)二寶雲經(二)
  初引經(二據)  二釋義(解云)
  三問成二說(問何)
四頓教(若依)  五圓教(若依)
○第五修行依身(二)
  初標章(第五)二隨釋(五)
  初小乘(若依)二始教(二)
  初迴心(若始)二直進(二)
  初約寄位(若依)二就實報(二)
  初正明(二就)二通妨(二)
初正問(二)
  初問八地無現惑(問八)二答結生唯種子(二)
初奪直進(三)
  初正答(答若)  二引證(故離)  三奪釋(解云)
二可迴心(若約)
二轉難(二)
  初躡前引難(問若)二依理作答(二)
  初正答(答此)二廣示(三)
  初標(然此)二列(十)
  初羅漢同佛(一說)  二寄分大小(二亦)  三寄因異果(三第)  四仁王寄地(四七)  五本業寄法(五初)  六梁論寄位(六世)  七比量分齊(七於)  八終教不退(八地)  九信滿超乘(九信)  十凡夫勝小(十初)
三結(由有)
三終教(二)
  初正顯(若依)二問成(四)
  初留惑潤生問(問若)  二自在同生答(答若)  三悲增智增問(問如)四滯見滯寂答(四)
  初理無增上(答如)  二教有細麤(當知)  三印生奪熟(若言)  四存略指廣(又此)
四頓教五圓教(二)
  初正釋(若依)  二通妨(問何)
○第六斷惑分齊(二)
  初牒章(第六)二隨釋(三)
  初小乘(有云)二三乘(二)
初漸教(二)
  初標分(若依)二隨釋(二)
初約位滅惑相(二)
初始教(二)
  初標乘指惑(初義)二依人明斷(二)
初二乘(三)
初煩惱(二)
  初標分(先辨)二演釋(二)
初列障名數(五)
  初總標列(初中)  二分三惑(於中)三識分別(四)
  初五識(五識)  二意識(意識)  三末那(末那)  四異熟(其第)
四明界別(二)
  初標揀(此分)二別釋(二)
  初分別(其分)  二俱生(其俱)
  五寄問成(問何)
二斷惑得果(二)
初斷分別(三)
  初標分(第二)二正顯(三)
  初具縛凡(一若)  二倍離欲(二若)  三已離欲(三若)
三引教(如瑜)
二斷俱生(三)
初辨意識(二)
  初明地品(次斷)二顯出離(二)
  初漸(又進)二頓(四)
  初示相(二頓)  二徵釋(何者)  三通妨(若爾)  四引成(對法)
二明末那(二)
  初正示(其末)  二引結(故瑜)
三寄問成(問何)
二所知(三)
  初趣寂俱斷(其所)二有斷不斷(二)
  初能治道(其餘)  二所治障(又諸)
三示教興意(當知)
三揀教(然上)
二直進(二)
  初通標(直進)二別斷(二)
初約事明斷(二)
初斷伏分齊(二)
  初揀教(又煩)二示斷(二)
  初見所斷(但於)二修所斷(二)
初示理(二)
初意識(三)
初煩惱(三)
  初正示(其俱)  二引釋(是故)  三結位(又梁)
二所知(其所)三通結(二)
  初正結(由此)  二引證(故對)
  二末那(其末)
二問成(二)
初申問(二)
  初問(問其)二答(二)
初煩惱(二)
初第六(二)
  初喻釋(答其)  二引結(故攝)
二第七(其第)
二所知(其所)
二轉難(二)
  初躡跡申難(問若)二約識作答(二)
  初意識(答結)  二末那
  二起滅分齊(又此)
二約理顯空(又此)
二終教(二)
初二乘(二)
初正說(二)
  初正釋(若依)  二引證(故爾)
二問答(二)
  初問(問此)二答(二)
  初教門麤細答(答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