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44-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华严宗-华严融会一乘义章明宗记-宋-师会-第11页

外熏意識。後得智用觀通境法。內熏心王根本智體。故名內證。唯識論疏釋十真如中曰。得於三慧。照大乘法。觀此法教根本真如。名勝真如。或證此如。說法勝故也。梵行者。梵云勃嚂摩。此翻淨。理染極故。名梵淨行故。清涼釋曰。但以性淨故則行淨。行淨故則智慧淨等。名為勝智。以梵行離染名淨。淨唯顯空。空極照真。真實方現。故下及字也。故至相以華嚴梵行品為空觀。觀通一乘及三乘教。乃至曰。若窮空方便一乘究竟也。以空助顯真如。實智智體所知也。所知者。義出涅槃。住七善法得具梵行。一知法。二知義。三知時。四知足。五知自。六知眾。七知尊卑。具此七知。是實智所知也。廣釋文繁。茲不具錄。已上顯內證根本智體。異前外熏後得智用。此就三乘約內外識智分別相說。故文結云。此約別相說也。已上二科。収歸三乘教義。依後得智說。兼前一乘同別。依海印定起。總歸第五明同別依定二智分殊竟。
  △第六明一三解行比證兩殊。文二。初一乘別機。三生比較。
  章曰。又一乘法義。出出世證。餘時見聞及比解行。
  解曰。法是華嚴大威德法門。就法顯義。義分信解行證。令機趣證。義說三生。故曰法義也。直顯一乘機。於具縛身中。見聞此法。成金剛種。為見聞生。依種發解。依解成行。即離結縛。名解行生。依行證入。離於情繫。名證入生。此明圓機圓行圓證。一生尅證。三生必圓。不落堦漸。疾得成證。故屬別教一乘耳。言出出世證者。直詮因陀羅微細境界。超出麤細眾生界故。則不可說其分齊故也。故至相曰。法華經云。此土常安穩。當知三界內。有麤細眾生。麤者見劫壞。細者常安穩。佛所以不同說小乘三界。唯一同成壞。初教三界。其義則空。終教三界。則加無分別。一乘三界。所謂無盡無分別等。圓別之機。乃約一念頓成說也。曰餘時者。如賢首曰。若依圓教。一切時分悉皆不定。何以故。謂諸劫相収故。相即故。該通一切因陀羅等諸世界故。仍各隨處。或一念。或無量劫等。不違時法也。又如至相。約餘時比較。總有五說。一依勝身。一生即得。二依三時益。三依一時益。四依一念益。五無念益。文義繁廣。具釋如四十五知識章。後具明也。
  △二三乘同機三生比較。
  章曰。三乘法義。出世得證。世間比而解行。
  解曰。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也。詮顯諦緣度三法也。就法顯義。名依信解行等。修習趣入。得出五濁惡世。證入清淨佛土。不同圓別一乘所起行用。皆徧法界也。故賢首揀曰。是故當知。與彼三乘分齊全別。何以故。以三乘行位。是約信解阿含門中。作如是說也。言世間比而解行者。世間。即三種世間中眾生世間。自在行。是菩薩隨眾生差別信等。比較解行損益也。故至相通依五乘。定其解行損益章中曰。又諸乘解行理事等。所有損益。並為世間未出世者。成損益門。非為出世者。故梁攝論曰。若世間法則可毀。若出世間法。則不可毀等。已上二科。収歸第六明一三行解比證兩殊竟。
  △第七明一三願行依住兩殊。文二。初一乘本法眾生依住。
  章曰。一乘法義。佛及普賢菩薩。願行建立。有情眾生依而住持。
  解曰。一乘法體。是為眾生依而住持。但自迷倒。住持不顯。持非幻滅。是故佛及普賢。建立願行法門。廣闢如塵數。悉使眾生深悟喜故。現相品云。毗盧遮那佛。願力周法界。一切國土中。恒轉無上輪。
  △二三乘行法佛等依持。
  章曰。三乘法義。眾生業行建立。佛菩薩等依而住持。
  解曰。三乘法義。以眾生界為所依。以大悲業行為能依。若無所依。能依業行無由建立。是故理趣六度經云。大乘萬行。大悲為先。譬如長者。唯有一子。父母憐念。徹於骨髓。菩薩大悲亦復如是。於諸有情。住於極愛一子之地也。已上二科。收歸第七明一三願行依住兩殊竟。
  △第八明一乘宗本想念頓成。文二。初想念幽玄。
  章曰。一乘法義。臨其玄想。玄想頓得。若見於佛頓見頓見(〔具十〕)稱名亦爾。菩薩亦然。
  解曰。一乘宗本。乃同別之歸源。萬行法門。以三昧為元首。臨者監也。監照幽玄。想滅惡覺。想寂則氣虗神朗。氣虗則智恬具照。神朗則無幽不徹。心境皆佛。能所俱泯。體則一行三昧。用則內外無窮。故清涼云。內用有三。慧眼偏觀一切境界。是普眼用。善巧方便。是智光照耀用。離一切障。是清淨用。乃至明其外用。勝解印持。隨心去住。於中亦三。不動而往。不念而持。不往而見等。是知玄想頓得體用。頓見法界無盡佛剎。頓證法界無盡法門。頓融理事相即無礙。頓融性相。相外無性。性外無相。性相交徹。頓見真佛真土。重重融攝。直順頓見頓了。是想非想。乃名玄想。是心是佛。非心非佛。是心是念。非念是念。故清涼曰。見佛取相。滯於方便。知佛空寂。真慧所沉。念無念者。不礙事而恒真。無念念者。不動真而恒用。動寂無礙。方念真佛。方見真佛。菩薩聖眾。頓現無盡。故曰亦然也。然此第八一科。正顯同別二教。一三乘機。進修宗本。玄想三昧。參學勝流。當念念玄想。取悟自心。無厭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