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分斷所知菩薩俱斷。
△決定性者趣寂不迴不定性者並迴向大。
△三十二相是化身好八萬四千是報身德但此修生及佛法身俱常無常。
△以釋迦身隨他受用實報淨土在首羅天化身充滿百億閻浮。
△如來法身唯真境界釋迦佛身化非法報或分生身法身二佛或開三身或立四佛。
如是等義詳如佛地阿毗達磨大品等經顯揚智度攝論中說。
二終教中多談法性少及法相其所云相亦會歸性。
△盡大乘說故無諍論。
△由明不空真如中道。
△不但說空以為至極。
總相如是若別明者亦開二門。
△先且對他教辯異於中亦二。
初對相宗揀顯法義亦有十門。
所說八識通如來藏隨緣成立生滅與不生滅和合而成非一非異。
△一切眾生平等一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脫。
△但是真如隨緣成立。
△依他無性即是圓成。
△一理齊平故說生界佛界不增不減。
△第一義空該通真妄真非俗外即俗而真故雖空不斷雖有不常。
△四相同時體性即滅。
△緣境斷惑不二而二有能所斷二而不二說為內證照惑無本即是智體照體無自即是證如非智外如為智所證非如外智能證於如。
△既世出世智依如來藏始本不二則有為無為非一非異故佛化身即當即法不墮諸數況於報體即體之智非相所遷。
次對空宗揀顯法義亦有五門。
但明自性清淨本然常住真心方為實理此真如體唯是一心即以此心為其名目權乘不了住平等空非諸法性故令認體而表其是。
△一心真實本自能知通於理智徹於染淨。
△所詮法義具足三諦色等即空是為真諦空即色等乃為俗諦一真心性非色非空能色能空名為中道第一義諦就二諦中一真法性目之為真種種義相稱之為俗。
△遍計執性情有理無依他起性相有性無圓成實性情無理有相無性有。
△一切諸佛自體皆具常樂我淨真實功德身智通光一一無盡性自本有不待機緣故以無我為妄有我為真。
後正約當法廣明亦有十門。
說梨耶識乃是真如隨緣合成是故八識通如來藏非唯生滅。
△就真如中立種性故徧諸眾生皆有佛性。
△信等五十二位之中修至初住即得不退。
△行成佛果不定三祗亦無百劫修相好業。
△地前留惑受分段身初地斷種受變易身。
△於二障中正使習氣三賢伏現見道除種地上侵習佛位究淨。
△一切二乘無不回心。
△報身相好八萬四千修生法身亦常無常。
△所住依果在三界外數世界種無量恒沙為一佛界所攝化境。
△如來法身唯以妙智或以境智釋迦佛身亦法報化或開二佛三身或立四佛五身。
如是等義詳如勝鬘本業仁王瓔珞等經佛性寶性起信論等中說。
四頓教中總不說法相唯辯真性。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絕言五法與三自性俱空八識及二無我盡遣訶教勸離毀相泯心生心即妄不生即佛。
△亦無佛無不佛無生無不生。
△如淨名默住顯不二等是其意也。
總相如是若別明者亦有十門法義差別。
說一切法唯一真如。
△離言說相名為種性。
△一念不生即名為佛有何行位漸次差別。
△既唯一念無時可說。
△所依身分亦不可說。
△一切煩惱本來自離。
△二乘聲聞非迴不迴。
△一切佛身唯一法身相盡離念平等平等不可說有功德差別亦不可說常與無常。
△依真而住非有國土。
△如來法身非智非境釋迦佛身法非報化是故唯立一實性佛。
如是等義廣如淨名圓覺楞伽寶積等經般若涅槃論等中說。
五圓教中所說唯是無盡法界。
△性海圓融緣起無礙相即相入如因陀羅綱重重無際微細相容主伴無盡。
△十十法門各攝法界。
總相如是若別明者亦有十門法義差別。
說一法界性起為心或開十心以彰無量。
△菩薩種性即因即果盡三世間一切諸法甚深廣大與法界等。
△攝前諸教所明行位始從十信乃至佛地六位不同隨得一位得一切位。
△一切時分悉皆不定念劫圓融自在無礙。
△但分段身至於十地。
△斷除惑障一即一切。
△一切二乘並已迴竟悉無所迴。
△佛實相好有十蓮華藏世界海微塵數相彼一一相皆遍法界業用亦爾然德用體通常無常。
△靈山淨土華藏世界無量雜類諸國土海皆是十佛攝化境界。
△如來法身境智存泯或具或絕釋迦佛身非但三身亦即十身故立十佛以顯無盡。
如是等義廣如法華涅槃華嚴等經十地不思議等論說。
以上諸教所指經論然取多分略出一二實非局判以一經一論中容有多教故下俱倣此。
若別出斷證分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