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地斷二障俱生現種五分即大品離欲地與小教三果修習位齊。
七地斷二障俱生現種七分即大品已辦地與小教四果無學位齊。
八地斷二障俱生現種八分即大品辟支佛地與小教辟支位齊。
九地斷二障俱生現種九分與小教佛果位齊十地已去小教絕分七等覺斷二障俱生現種十一分進斷佛地一分此三地即大品菩薩地自二地至此即唯識修習位八妙覺斷二障分別俱生現種習盡即唯識究竟位大品佛地在於淨變化土成勝應身佛坐天衣座說大乘空相之法令彼小乘及諸下根凡夫外道轉小成大也。
三終教中所說斷證行位皆隨一性而立故開雖有八重地位合則唯是三種覺性。
△如起信論明三覺心一本覺即凡夫不覺位也葢凡夫時覺性本具無明迷覆成不覺故二始覺從初發心直至等覺菩薩位也始能解行證故於內復有三位覺異一名字覺初心十信也二相似覺三賢四加也三隨分覺十地等覺也三究竟覺即如來妙覺位也唯佛如來能究竟故。
△又佛性論明三佛性一住性佛性凡夫迷障時也二引出佛性菩薩解行時也三至得佛性如來證入時也。
△又法界論明三法界一眾生法界凡夫雜染位也二菩薩法界菩薩染淨位也三如來法界佛果純淨位也。
△總之三相別異一性總同若識三相則有行位淺深高下而不生於上慢若明一性則知理性地地是同而不生於自屈是故此教與後二教漸頓圓雖異所顯理唯一也餘如下釋。
今先十信初信中具三位一不覺屬本覺二發心三成信此位即略伏二執與小停心始十信齊。
七信具伏二執中實伏分別俱生現行麤分與小總相始十向齊。
十信具伏二執中實伏分別俱生現行細分成始覺中名字覺也與小加行始世第一齊。
二十住。
初住具伏二執中實除我執分別俱生現行麤分與小初果始初地齊。
五住具伏二執中實除我執分別俱生現行細分與小三果始五地齊七住具伏二執中實除我執分別俱生現盡更除法執分別俱生現行麤分與小四果始七地齊十住具伏二執中實除法執分別俱生現行細分與始教十地齊三十行初行具伏二執中實伏我執分別俱生種子麤分與始教等覺齊二行具伏二執中實伏法執分別俱生種子麤分與始教妙覺齊三行具伏二執中實伏我執分別俱生種子細分自此已去始教絕分十行具伏二執中實伏法執分別俱生種子細分四十向初向具伏二執中實除二執分別俱生種子麤分。
十向具伏二執中實除二執分別俱生種子細分五四加行具伏二執習氣成始覺中相似覺也六十地初地斷二執分別俱生現行種子盡更斷習氣一分十地斷二執習氣十分七等覺斷二執習氣十一分進斷佛地習氣一分成始覺中隨分覺也從發心來皆當始覺上因圓竟八妙覺斷二執現種習氣盡得究竟覺即果滿也在於受用土中成受用身佛坐金剛座說大乘藏心之法令彼權教菩薩及二乘人并一類中根凡夫外道轉權成實也。
四頓教中就實言無斷證約妄說有惑位又在當教本無階差對前後論便成高下也。
先明十信初信中亦具三位一不覺木覺住性性也二發心此位即頓伏二執先已伏分別俱生現行麤分與小總相始十向終七信齊三成信頓伏二執中先伏分別俱生現行細分與小加行始世第一終十信齊七信頓伏二執中先除我執分別俱生現行麤分與小初果始初地終初住齊十信頓伏二執中先除我執分別俱生現行細分成始覺中凡夫名字覺也與小三果始五地終五住齊二十住初住頓斷二執中先除我執分別俱生現盡更除法執分別俱生現行與小四果始七地終七住齊七住頓斷二執中先伏分別俱生種子麤分與始妙覺終二行齊十住頓斷二執中先伏分別俱生種子細分與終十行齊三十行。
初行頓斷二執中先除分別俱生種子麤分與終初向齊。
十行頓斷二執中先除分別俱生種子細分兼伏習氣與終十向四加行齊。
四十向。
初向頓斷二執分別俱生現種更斷習氣一分與終初地齊。
十向頓斷二執習氣十分與終十地齊。
五四加行斷前習盡進伏初地習氣成始覺中地前相似覺也六十地初地頓斷習氣十一分與終等覺齊。
二地頓斷習氣十二分與終妙覺齊。
三地已去終教不知名目十地頓斷習氣二十分七等覺頓斷習氣二十一分進斷佛地習氣一分成始覺中入地隨分覺從發心來皆當始覺引出性也上因圓竟八妙覺頓斷二執現種習盡證如來究竟覺至得性也在於法性土中成法性身佛坐虗空座說一乘真性之法令彼漸教菩薩及二乘人并諸一類上根凡夫外道轉漸成頓也。
五圓教中行位因果無非法界法界圓融行位無礙今對終頓明行布相理實初後盡圓融也。
先明十信初信中亦三位一不覺本覺眾生雜染法界也二發心此位即圓伏二執究已伏分別俱生現行細分與小加行始世第一終十信頓初信齊。
三成信圓伏二執中究已除我執分別俱生現行麤分與小初果始初地終初住頓七信齊。
五信圓伏二執中已除我執分別俱生現行細分與小三果始五地終五住頓十信齊。
七信圓伏二執中已除我執分別俱生現盡更除法執分別俱生現行與小四果始七地終七住頓初住齊。
九信圓伏二執中已伏分別俱生種子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