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备知情素 “情”原作“愫”,据徐抄本及《吴志·孙登传》改。
〔32〕封阳都侯 陶札云:“《吴志·诸葛瑾传》,瑾从讨关羽,封宣城侯,後改封宛陵侯,未尝封阳都侯。《实录》盖因瑾子恪曾封阳都侯而误。”
〔33〕疆无外事 《吴志·诸葛瑾传》作“疆外无事”。
〔34〕九月遣将军陆凯讨定朱崖儋耳郡 《吴志·孙权传》《通鉴》卷七十四皆记此事在七月。
〔35〕谢景 《吴志·孙权传》作“谢顺”。另有谢景为吴臣,南阳人。
〔36〕逊年二十始仕幕府 “二十”,《吴志·陆逊传》作“二十一”。
〔37〕式意欲养民是以白臣臣更毁之是乱圣听 陶札云:“《吴志·陆逊传》:‘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案时孙权尚不过一将军,逊不应称臣,《实录》为误。”
〔38〕後吕蒙卧疾因上表言至终可大任 陶札云:“《吴志·陆逊传》,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案《实录》谓蒙上表言,误。又‘意’字上应有‘陆逊’二字,徐抄本《实录》‘意’字上正有‘逊’字。”陶说是,今据补。
〔39〕累迁护军镇西将军至扬州牧 陶札云:“《吴志·陆逊传》,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代蒙,《实录》谓逊代蒙为右部督,非也。蒙未尝为右部督。又逊迁护军镇西将军在逊领宜都太守时。又逊未尝为扬州牧,《实录》盖因《逊传》注引《吴书》有扬州牧吕范辟逊之事而误。”
〔40〕寻败曹休于夹石 “夹石”原作“夹”,今据徐抄本及《吴志·陆逊传》《通鉴》卷七十一补正。
〔41〕诏领扬州牧都督如故 陶札云:“扬州牧乃荆州牧之讹,都督乃都护之讹。《吴志·陆逊传》正作荆州牧及都护。”
〔42〕学士南阳谢景与刘廙之谈讲以先刑後礼 谢景、刘廙虽共为南阳人,然景为吴臣,廙为魏臣,故陶札云:“谢景不得与刘廙共谈,《实录》为误。又以‘之’字上属,尤误。”陶说甚是,《吴志·陆逊传》作“南阳谢景善刘廙先刑后礼之论”。
〔43〕符节朱真 《吴志·孙权传》作“兼符节令朱贞”。
〔44〕以骠骑大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大将军朱然为左大司马 《吴志·孙权传》及步骘、朱然本传皆云其官骠骑将军与车骑将军,二“大”字疑衍。
〔45〕全琮 原作“全综”,今据宋本、库本、甘抄本、徐抄本、周抄本、刘抄本及《吴志》本传改正。
〔46〕有事仙者葛玄至或游于列洲 《吴志·吴范刘惇赵达传》注引《抱朴子》“葛玄”作“葛仙公”,“列洲”作“洌州”。
〔47〕明扬门 宋本、库本同,它本皆作“明阳门”。
〔48〕朕□臻于兹 “朕”下缺一字,宋本、甘抄本、刘抄本同。《吴志·孙权传》作“朕以不明,何以臻兹”,库本、徐抄本即据此将“朕□”补改为“何以”二字。周抄本又作“未易”二字。
〔49〕小盘菜茹 “菜”原作“莱”,今据宋本、张本、徐抄本、周抄本、刘抄本及《吴志·步骘传》改正。
〔50〕召骘为主簿 “主簿”,《吴志·步骘传》作“主记”。
〔51〕尝与同学结好 《吴志·朱然传》作“然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据此则《实录》“与”下当脱“权”字。
〔52〕子绩嗣 “绩”原误作“续”。朱绩本姓施氏,又称施绩,见于《吴志·朱然传》《宗室传》及《通鉴》卷七十五,陆机《辨亡论》亦同,今据改。
〔53〕两鸟衔鹊坠于东观 “东观”,《吴志·孙权传》《晋书?五行志》中并作“东馆”。
〔54〕帝以吴地险于富春东安郡使琮为太守 《吴志·全琮传》作“权分三郡险地为东安郡,琮领太守”。陶札云:“案《实录》有脱文。”
〔55〕临终上书谏帝不征朱崖夷州 陶札云:“《吴志》琮谏不征珠崖、夷州,非临终时事,《实录》误。”
〔56〕山阳君也水阴百姓也 “水”字原缺,据库本及《晋书?五行志下》《宋书?五行志五》补。
〔57〕吾粲 “吾”原误作“吴”,今据《吴志》本传及《孙权传》《陆逊传》改。
〔58〕帝大怒蒙等 “蒙”疑当作“象”,《吴志·孙和传》《通鉴》卷七十五亦可证。
〔59〕乃左迁朱据为宜都丞 “宜都丞”,《吴志·朱据传》《通鉴》卷七十五并作“新都郡丞”。
〔60〕鲁霸 周抄本眉批云:“‘鲁霸’应作‘鲁王霸’,落一‘王’字。”周说是,《吴志·孙权传》《孙霸传》可证。
〔61〕帝大赦改明年为太元元年 据《吴志·孙权传》改元在次年五月。
〔62〕李崇 原作“季崇”。陶札云:“‘季’乃‘李’之讹。”陶说是,《吴志·程秉传》作“徵崇”,下注引《吴录》云:“崇字子和,治《易》《春秋左氏传》,兼善内术。本姓李,遭乱更姓。”《孙琳传》正作“李崇’,今据改。
〔63〕五月立皇后潘氏 “五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