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59-杜诗详注-清-仇兆鳌-第310页

,各两字另读。母丘俭诗:“飞腾冲云天,奋迅协光熙。”《两都赋》:“抚鸿置,御矰缴。”
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
黄鹤编在汉州诗内
幕下郎官安隐无?从来不奉一行书①。固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疏。(上二讽幕府诸公,下二讽韦十郎官。)
①黄希曰:唐多以朝士入州幕,故云幕下郎官。不奉书,不接来书也。王凝之《王氏女帖》:“说汝勉难安隐,深慰悬心。”【朱注】《说文》:“隐,安也。”又与稳通。《通鉴》:玄宗遣中使至范阳,禄山踞床不拜,曰:“圣人安隐。”注:隐读曰稳。又唐帖多写稳为隐,作隐正得之。《杜臆》:无字出韵,或六鱼、七虞兼用耶。
汉川王大录事宅作
【朱注】此见郭知达本,他刻皆不载。按:成都无汉川之名,当是广德元年汉州作。《魏志张鲁传》:鲁据汉中,功曹阎圃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则汉川即汉中也。朱氏谓公有《诘王录事许修草堂赀》诗,疑即其人,非也。按此诗言才名叔,盖公尊行也,后诗直云“为嗔王录事”,知其别为一人矣。
南溪老病客①,相见下肩舆。近发看乌帽②,催莼煮白鱼。宅中平岸水③,身外满床书④。忆尔才名叔⑤,含凄意有余⑥。(首联自叙,下六叙王,三四见其老而好客,五六见其宅之清雅。)
①公《送韦司直归成都》诗:“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知南溪即浣花溪。《晋史》:王献之乘平肩舆,径入顾辟疆园。②社诗“白益毛发古”,是明说白头,“近发看乌帽”,是暗藏白头,同一事而句法善化。③阴铿诗:“岸水带斜晖。”④庾信诗:“书卷满床头。”⑤《江表传》:诸葛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⑥异乡相遇,故曰含栖。谢灵运诗:“含凄泛广川。”《滹南遗老诗话》:世所传新添杜诗四十余篇,吾舅周君卿尝辩之云:惟《瞿唐怀古》、《呀鹘行》、《惜别行》为杜无疑,自余皆非真本,盖后人依仿而作。
朱鹤龄曰:新添诗固多赝者,然滹南之说,恐亦未然。如《别严二郎》、《客旧馆》、《呈路十九》、《遣忧》、《巴山》、《愁坐》、《陪郑公秋晚》、《放船》、《避地》等诗,皆非子美不能作。
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困寄苏使君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春梓州作。公梓州诗有“应须理舟楫”及“长啸下荆门”之句也。《唐六典》:炀帝罢州置郡,有东西曹掾及主簿。皇朝省主簿,置录事参军,开元初改司录参军事三人。《唐书》:合州涪陵郡,属剑南东道。【朱注】祁录事乃合州录事。故诗称苏使君为贤府主。鲁訔作邛州录事,误也。古乐府题有《短歌行》。
前者途中一相见,人事经年记君面。①。后生相劝何寂寥,君有长才不贫贱②。君今起舵春江流③,余亦沙边具小舟。幸为达书贤府主,江花未尽会江楼④。(上四称祁录事,下四送归寄苏。相劝后生,何忧寂寥,具此长才,终当显达矣。二句慰词。贤府主,指苏使君。花期相订,公亦将往合州也。
①申涵光曰:此老固记一不记十者,得令经年记面,亦非易事。王洙曰:古者有半面之交。②《史记陈平传》:“岂有美好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
③起舵,所以行舟。④《方舆胜览》:江楼在合州州治之前,钓鱼山、学士山、巫山横其前,下临汉水。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
鹤曰:此是广德元年春在梓州作。若广德二年暮春,公已归成都。即仲春在阆亦当闻严武之信,何云“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耶?
窜身来蜀地①,同病得韦郎②。天下兵戈满,江边岁月长。别筵花欲暮,春日鬓俱苍。为问南溪竹③,抽梢合过墙。(【原注】“余草堂在成都西郭。”上四留蜀之感,下四送韦成都。)
①刘桢诗:“窜身清江滨。”②《吴越春秋》:子胥曰:“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③南溪即浣花溪。宋之问诗:“绿缛南溪树。”《随笔》云:陶渊明诗:“我屋南山下,今生几丛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王摩诘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杜公《送韦郎归成都》云:“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又《寄草堂》云:“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古今诗人,怀想故居,表之篇咏,必以松竹梅菊为比兴,皆见文人雅致。
寄题江外草堂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作。李泰伯曰:公在梓州,怀思草堂而作是诗。
我生性放诞①,雅欲逃自然②。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忆前此卜居。申涵光曰:“嗜酒爱风竹”,可想名士风流。①《文士传》:阮籍放诞,有傲世情,不乐仕宦。
②雅,常也。高彪诗:“涤荡去秽累,飘逸任自然。”遭乱到蜀江,卧疴遣所便①。诛茅初一亩②,广地方连延③。经营上元始..
④,断手宝应年⑤。敢谋土木丽⑥,自觉面势坚⑦。亭台随高下,敞豁当清川。惟有会心侣⑧,数能同钓船。(此追叙草堂始末。上四构堂之由,中四营堂之事,下四堂景之胜。【远注】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公至成都。上元元年,乃建草堂之始,又二年为宝应元年,乃成草堂之日。《杜臆》:“台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