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云∶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其治法,危急者,小青龙汤。胀满者,浓朴 大黄汤。冒眩者,苓桂术甘汤,及泽泻汤。不得息,葶苈大枣汤。吐下不愈者,木 防己汤之类是也。
【胸痹】
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 主之。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磨积】
孙兆正元散,
治气不接续气短,兼治滑泄及小便数,蓬莪术一两,金铃子去核二钱半,为末,入 硼砂一钱,拣过研细和匀,每服二钱,盐汤或温酒调下,空心服。
【补虚】
东垣云∶ 胸满少气短气者,肺主诸气,五脏之气皆不足,而阳道不行也。气短小便利者,四 君子汤去茯苓,加黄 以补之,如腹中气不转者,更加甘草一半。肺气短促或不足 者,加人参、白芍药,中焦用白芍药,则脾中阳升,使肝胆之邪不敢犯之。如衣薄 而短气,则添衣,于无风处居止,气尚短,则以沸汤一碗,熏其口鼻,即不短也。
如浓衣于不通风处居止而气短,则宜减衣,摩汗孔令合,于漫风处居止。如久居高 屋,或天寒阴湿所遏,令气短者,亦如前法熏之。如居周密小室,或大热而处寒凉 气短,则就风日。凡短气,皆宜食滋味汤饮,令胃气调和。戴复庵云∶短乏者,下 气不接上,呼吸不来,语言无力,宜补虚,四柱饮,木香减半,加黄 、山药各一 钱。若不胜热药及痰多之人,当易熟附子作生附,在人活法,余皆仿此。药轻病重,
四柱饮不足取效,宜于本方去木香,加炒川椒十五粒,更不效,则用椒附汤。上焦 干燥,不胜热药者,宜于椒附汤中加人参一钱,寻常病当用姜附,而或上盛燥热不 可服者,唯此最良。气短乏力之人,于进药之外,选一盛壮男子吸自己之气,嘘入 病患口中,如此数次,亦可为药力一助,此法不特可治虚乏,寻常气暴逆致呃者,
用之良验。
【针灸】
《灵枢》云∶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
【诊】
寸口脉沉,胸中短气。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
则为短气。
<目录>第二册\诸气门<篇名>少气属性:少气者,气少不足以言也。《素问》云∶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又云∶怯 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又云∶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
其治法则生脉散、独参汤之属是也。运气少气有二∶一曰火热。经云∶火郁之发,
民病少气。又云∶少阴之复,少气骨痿。又云∶少阳之复,少气脉痿。治以诸寒是 也。二曰风湿。经云∶太阳司天之政,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民病大热少 气是也。针灸少气有三∶一曰补肺。经云∶肺脏气,气不足则息微少气,补其经隧,
无出其气。又云∶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 阴内血者是也。二曰补肾。经云∶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体重,懈 惰不能动,补足少阴是也。三曰补气海。经云∶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 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审守其输,调其虚实。所谓 柱骨之上者,盖天容穴也。人迎者,结喉两旁之脉动处也。乃取天容、人迎二穴补 之也。
【诊】
鱼际络青短者,少气也。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一呼脉一动,
一吸脉一动,曰少气。尺坚大脉小甚少气, 有加立死。(谓尺内坚而脉反小,而少气 加也。)
<目录>第三册\诸呕逆门<篇名>呕吐膈气总论属性:《洁古家珍》,吐证有三,气、积、寒也。皆从三焦论之,上焦在胃口,上通于 天气,主内而不出。中焦在中脘,上通天气,下通地气,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
下通于地气,主出而不纳。是故上焦吐者,皆从于气。气者、天之阳也。其脉浮而 洪。其症食已暴吐,渴欲饮水,大便燥结,气上冲胸而发痛。其治当降气和中。中 焦吐者,皆从于积,有阴有阳,食与气相假为积而痛。其脉浮而弦。其证或先痛而 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法当以小毒药去其积,槟榔、木香和其气。下焦吐者,皆从 于寒,地道也,其脉大而迟。其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
治法宜毒药通其闭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腑秘结而自 愈也。《此事难知》,问呕吐哕,胃所主,各有经乎?答曰∶胃者总司也,内有太阳、
阳明、少阳三经之别,以其气血多少,而为声物有无之不同。即吐属太阳,有物无声,
乃血病也。有食入即吐,食已则吐,食久则吐之别。呕属阳明,有物有声,气血俱 病也。仲景云∶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下,哕属少阳,无物有声,乃气病也。(此以干 呕为哕也。)医家大法∶食刹则吐为之呕,生姜半夏汤。食入则吐为之暴吐,生姜橘皮 汤。食已则吐为之呕吐,橘皮半夏汤。食久则吐为之反胃,水煮金花丸。食再则吐 为之翻胃,易老紫沉丸。旦食不能暮食。则吐、食不下,脉实而滑,半夏生姜大黄汤下 之。洁古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