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烂,脓稀如水者,为疽难治。
<目录>卷二十\胸膺脐腹部<篇名>缓疽门主论属性:王肯堂曰∶缓疽生小腹之左,数月坚硬如石,寒热间作,饮食减少,渐至 羸,
属足太阴经积热所致。(《准绳》)
《心法》曰∶缓疽乃脾经气滞寒积而成,生于小腹之旁,紧硬不红不热,痛引腰腿,
数月不溃,若兼食少羸瘦者,终属败证。
\r缓疽\p04-a41a153.bmp\r <目录>卷二十一<篇名>内痈部属性:五脏六腑内痈、内疽、 瘕、痞癖止,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目录>卷二十一\内痈部<篇名>内痈门主论属性:凡人胸腹有十一募。募者,各脏腑阴会之所也。《灵枢》云∶发内痈内疽者,其 本经募上肉必浮肿,募中必时时隐痛,浮肿为痈,隐痛为疽,此即内痈内疽之验也。
但内痈有治法,而内疽无治法,何也?盖内痈内疽其病原无殊,唯在根浅根深之别 耳。根浅者为痈,根深者为疽,若临证用药,攻补得宜,无不收效。至募有十一,而 内痈仅九证者,何也?盖胆府形如膜皮,无出无纳,汁清气洁,不生内痈内疽,若夫 膀胱,亦如膜皮,中惟浊水,故古今书籍,并无讲及内痈内疽者,是以未敢详载。虽 然中极穴即膀胱募也,今人间有中极穴或浮肿或隐痛者,所见证候竟同小肠痈相似,
则治法亦当按小肠痈治之可也。俟后之学人留意焉。
验内痈法∶凡遇生内痈疑似者,但与生黄豆五粒,令病患嚼之,口中无豆腥味者,是其候也。
书云∶凡内痈俱系膜内成患,外皮不腐。
齐氏曰∶脏腑肠胃,内痈内疽,其疾隐而深藏,目既不见,手不能近,所至难 矣。但以诊脉辨之,亦可知也。若其脉洪数者,脓已成也;设脉迟紧,虽脓未就,已 有瘀血也,宜急治之。不尔,则邪气内攻,
腐烂肠胃,不可救也。
<目录>卷二十一\内痈部<篇名>心痈门主论属性:经曰∶巨阙隐隐痛者心疽,其上肉微起者心痈。(巨阙穴在鸠尾下一寸,心之募也。)
王肯堂曰∶心痈始发巨阙穴,必隐痛微肿,令人寒热身痛,头面色赤,口渴随 饮随干。由心火炽盛,更兼酷饮嗜热而成,宜服凉血饮。如酒毒为病,宜升麻葛根汤 治之。但此证甚属罕有,而治法不可不备。
<目录>卷二十一\内痈部<篇名>心痈门主方属性:\x凉血饮\x 生地 麦门冬 连翘 天花粉 木通 赤芍 荆芥 车前子 瞿麦 白芷 甘草 薄荷 山栀(各等分)
灯芯为引。潮热引加淡竹叶。
\x升麻葛根汤\x 升麻 柴胡 黄芩 白芍 葛根 木通 山栀 黄连 甘草 水煎服。
<目录>卷二十一\内痈部<篇名>肝痈门主论属性:经曰∶期门隐隐痛者肝疽,其上肉微起者肝痈。(期门穴,又名肝募,在乳旁一寸半,再直上一寸半。)
《素问》曰∶肝痈两 满,卧则惊,不得小便。
华真君曰∶肝痈不可用针刺,须用内消内散。(《秘录》)
陈远公曰∶人素多恼怒,容易动气,一旦两胁胀满,发寒发热,已而胁痛之至,按 之疼不可忍,人以为肝火盛也,谁知肝叶生疮乎!人但知肺生痈,不知肝亦能生痈 也,且《灵》、《素》诸书,亦未详言,得毋创论以惊俗乎!余闻异人云∶胁疼手不 可按者,肝叶生痈也。《灵》、《素》未详者,以肝痈世不常有,所以略之也。凡古今之 气运不同,痈毒之生长不一,肝能生痈,乌可缺而不论乎!况肝之生痈,未尝无理也,
肝一恼怒,则叶开张,肝气即逆,大怒之后,肝叶空胀,未易平复。设使时加恼怒,
是肝叶竟不得安,且怒后必然动火,怒益多而火益盛,盛必灼干肝血,血干则肝气 大燥,无血养肝,更易发怒,欲不郁结成痈,乌可得乎?然痈生于内,何从而见,然 外可辨也。肝痈生在左而不在右,左胁之皮必见红紫之色,而舌必见青色也。此而 辨之,断断无差,治必以平肝为主,佐以泻火去毒,切不可因循令其溃烂而不可救 也。化肝消毒汤∶白芍、当归各三两,金银花五两,黑山栀五钱,生甘草三钱。水 煎三剂疼止,又减半服,数服全愈。(《冰鉴》。此方以归芍入肝以滋肝血,则肝血骤生,易平肝血之燥,
又得甘草缓急,栀子清火,银花解毒,安得不效哉。唯是火毒大盛,肝血大亏,不如此大剂,亦自徒然。倘执 以肝火之旺,非肝痈之证,只用当、芍治胁痛,必不效也。)
又曰∶有左胁大痛,按之尤甚,此肝痈耳,非胁痛也。肝痈多得之恼怒,前条 已论之矣。然而忧郁亦能生痈也,惟恼怒得者其痛骤,忧郁得者其痛缓,初痛之时,
逍遥散大剂煎饮,痛立止矣,何至成痈也。因失于速治,而肝中郁气,若不能宣,而 血因之结矣。血结不通,遂化脓而成痈,其势似缓,然肝性最急,痈成而毒发甚骤也。
有胁疼数日而死者,正因生痈毒败而死,非胁痛能死也,可不急为治之乎!宣郁化毒 汤∶柴胡、薄荷、香附各二钱,白芍、当归、金银花各一两,生甘草、天花粉各三 钱,陈皮、枳壳各一钱,水煎服,四剂